冲破束缚-开拓创新
“选种是基础,配对是关键”,实践证明在鸽界智力投资和经济投入是对等的,有付出就有回报,不会选种不可怕,怕的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中国鸽坛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选种是基础,配对是关键”,众多的信鸽爱好者以此作为自己的育种座右铭,这些带有传统特色的育种理论,多年来被视为鸽友的“传家之宝”。
今日鸽界发展速度惊人,如电子技术日新月异,赛制的多样化,使引种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但引进国外名家选、育种方法的精典作品不多,只继承不发展,不开拓创新,沿用陈旧和老一套理论指导育种,必定落后于时代,同时制约了竞翔水平的提高。有没有一条突破瓶颈,抛弃旧观念,把育种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同时抓好的捷径,改变过去只抓配对不抓选种的理论,关键是选种应作为中心来指导育种工作,将劣质种鸽拒之门外,答案是肯定的。纵观国际鸽坛成功范例证明,科学育种需要多学科、深层次理论解剖种鸽的类型,并从黄金鸽的来龙去脉中破解个中奥秘。
★选种为育种至要关键
在超远程主掌中国赛制的年代,从上到下,从老到少,由于条件和水平所限,对血统含义知之甚少,道听途说血统重要,只要沾血就足矣。因此,许多带有劣质基因的种鸽渗进了种鸽群。而育种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血统好,一代配不出成绩,再配第二代,再不出成绩都是配得不巧,只要坚持早晚会成功,这就是只重视配对不重视选种的旧观念在作怪。
当我们考察我国台湾省及日本、欧洲那些名家名鸽时发现,育种最为关键的关键是选种,种选不好,无论怎么配,后代都不会优良,反而要退化。如此重要的环节,由于文化与意识的关系,鸽友投入研究的力度不够,他们对育种概念不清,不知怎么育种,配对的结果只靠运气。
而国外多年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又有培育优良品种的经验,深知劣质基因组合将影响到整个种族的发展,弄不好会使整个种族灭亡,所以他们把选种提升到第一位,而且把关极严。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欧洲人人皆知,任何种系的进化是靠优质基因的组合而继承和发展,一旦不良基因掺入鸽系内难以清除,道理很简单,就像一杯清水点入一滴墨,若想滤清很不容易。
★认清选择之种鸽特制
选种很重要,要想弄清需多年刻苦实践,根据本人多年研究和参考国内外名家的经验,首先把种鸽的类型加以细分,粗略分析大体分为10种:有白金型、黄金型、万能变型、酵母型、清洁工型、裂变型、顽固型、依赖型、染料型、臭肉型,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遗传规律,若掌握得好,应用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将一败涂地。
无论植物或动物,育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一个成功完整的鸽棚,种鸽配备是多样化的,一些世界名家种鸽棚“胖瘦长短”各类齐全。赛鸽的多样性给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鸽种资源,同时也给育种人提出了不少科学育种难题,通过实践证明,各类种鸽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就同象棋中的每一颗棋子,各有作用且走法不同,关键是下棋的人怎么用,用好了四两拨千斤,,威力无比,摆兵布阵要心中有数,一招失策,全盘皆输。所以养鸽人必须对自己所选种鸽有清楚的认识,如果自己的境界和鉴鸽水平达不到要求,须请高人指点,即使破费再多都值得。一旦弄懂其中的奥妙,那些冠军配冠军为什么不出冠军?为什么有些放飞不行的“落地鸟”做种鸽配角反而不错?这些事就都迎刃而解了,迷惑和疑虑化为乌有。
★冠军鸽未必是好种鸽
大家都知道,一个有出色成绩的鸽棚,其家中必然有一只优秀的种鸽做主血,它好比一台戏的主角,没有它则戏没法唱,没有主角的鸽棚在任何比赛中只能当配补。想改变落后状况的唯一途径,就是尽快提高自己的鉴鸽水平,引进能担当主角的优秀种鸽。在此提醒各位,有些冠军鸽不一定是好种鸽,有两种情况下的鸽子须引起注意--第一是多次比赛都不快,偶尔一次得冠军;第二是那些多次的“跟跑冠军”。要引进最好的是多次获冠军的快速鸽,用一次性冠军相配很难出冠军鸽,而用站站快的真正冠军相配很容易出快速鸽。因为多次夺冠的鸽子比一般赛鸽多了几个“特殊部件”,而且这些“部件”是遗传的,这就是有人提出的“冠军的上代必有冠军”的诊断,同时又折射出另一个道理,“有冠军的都育不出冠军来,没有冠军的就更不能育出冠军了”。请鸽友们不要听信传言异想天开,幻想着捡块石头就能炼出金。今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