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的曙光
由于“用进废退”太易让人接受,拉马克学说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但一直缺乏有力的科学证据,虽然时常掀起风浪,但最后总是无声息了。但自从盖伦斯(Cairns)等以题为“突变的起源”的论文发表在1988年9月8日英国《自然》杂志上,同期还有权威的评论文章,对“被动实验”提出了异议,提出事实上存在适应性突变,即定向突变。在此之后不少科学家在英、美核心期刊《自然》、《科学》、《遗传》等杂志上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不仅肯定了盖伦斯(Cairns)等称道的适应性变化现象,而且适应性突变不再只是偶然的个别现象。似乎,拉马克学说出现了一线曙光。
在这儿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科学》、《遗传》等核心刊物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学家都难于在其上发表文章的刊物!科学工作者都以能在其上发表文章为荣!由此可见,上述“存在定向突变”论文的严肃与权威性!盖伦斯(Cairns)等的结果有根有据,能自圆其说。那么盖伦斯(Cairns)等结论是否正确呢?最后的证明,是要做到随时对细菌的全部基因进行监测,而目前在实际上是不可操作的。
不仅上述研究论文论证存在适应性突变,而且佛斯特(P.L.Foster)等还发现在环境压力下,细菌是通过重组产生新的基因来应付环境改变的,好像细菌自己在进行遗传工程。薛皮若(J.A.Shapiro)把这种主动地改变自己的遗传结构以适应新环境的现象称为“天然遗传工程”。这更为拉马克学说注入了活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