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语中,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幼鸽专家。这个名词在八十年代后期慢慢开始出现使用。在那个时候,荷兰和比利时有一些鸽友开始全面独霸幼鸽赛。比如说有一万羽参加的幼鸽赛,一个鸽友一个人获得了冠军,亚军,季军,四名,五名等,这在过去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事,但如今变成了现实。起初,当这些冠军鸽舍闭口不谈他们如何取得这种惊人赛绩时,人们完全不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新的秘密”的各种各样的传说就象野火般蔓延开。真的“新一代”使用新东西吗?这不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在幼鸽赛中非常高兴的少数人,和剩下的参加幼鸽赛鸽友的成绩明显不同,形成不正常的比例。
那么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秘密
很多年过去了,现在人们才知道那些幼鸽专家为何会把他们的同行打败:他们知道如何控制幼鸽的换毛时间!他们的幼鸽并不真的比其他人的幼鸽飞得快,因为其他人幼鸽飞不快的原因是它们在换毛。这是常识,换毛的鸽子不爱飞翔。当你把鸽舍打开,换毛的鸽子都不愿出去参加训练。当你给鸽子洗澡时,也会发现,正在换毛的鸽子飞起来也困难。当鸽子掉了很多羽毛时,它们身体在空中会变得太沉重。
换毛,是一个荷尔蒙作用的过程,它不会导致鸽子生病,但会使鸽子的身体很虚弱。因此当欧洲鸽子在秋季换毛时,就会爆发很多疾病。因为那时鸽子的自身抵抗能力很差。那么幼鸽专家又怎样来控制幼鸽的换毛期呢?有两种方法:在比利时佛兰芒地区他们使用可的松,在荷兰使用鸽舍遮黑制。如果使用可的松,会损害鸽子的身体机制。很多赛绩鸽出售后,会发现它们在新鸽主那里没有生育繁殖的能力。政府认为这是不能允许的做法,所以可的松成为违禁品。在进行兴奋剂的测试时,因为太容易查出可的松来,所以使用可的松的鸽友被抓到,就会禁止参赛三年。至少是对那些付不起昂贵的律师费的鸽友而言。至于那些还被继续允许参加比赛的鸽友,是因为他们的律师能够在法庭上证明,进行的兴奋剂测试过程方法不正确。可的松被禁止后,欧洲鸽友想在幼鸽赛中取胜就别无其他选择:只有靠遮黑制来控制幼鸽的换毛。当这个幼鸽专家的 “秘密”泄漏后,一些鸽报记者对此表示了热烈地反响,说“这对赛鸽运动很有益”,“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幼鸽专家时代已成历史”等等。事实上他们显得多么幼稚。因为直到现在,很多年以后,仍然是一小部分鸽友在垄断幼鸽赛,虽然没有人再用换毛期的鸽子参赛,人人都采用了所谓的遮黑制。
当代的幼鸽专家是否有什么共同点?人们情不自禁在思考。
是的,他们是有一些共同点。
另一种类型
这些幼鸽专家似乎创建了另一种类型的鸽子--早熟的鸽子。这通常是进行雏鸽选择的结果。“成熟的很早和衰老很早”是一种说法,因为很多幼鸽专家鸽舍里都没有3--4岁的好赛鸽。通常人们知道那些长距离鸽舍(专注于1000公里以上的鸽舍)有晚熟的鸽子。而且在欧洲,事实上没有一个长距离优秀鸽舍是幼鸽专家。这也就是为何很多欧洲鸽友不能理解,那些外国鸽友明明只参加幼鸽比赛,却要购买长距离鸽子,如那些巴塞罗那获奖鸽。一个原因可能是外国参赛的环境要比我们艰苦。我们欧洲几乎都是平原,气温也比较温和。是否住在山区和在热带气候下比赛幼鸽更合适用长距离的血统?或是他们最好不引进这类的鸽子而从幼鸽专家那里引种?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欧洲比赛幼鸽和长距离比赛完全是不同的赛制。
但还有一些幼鸽专家的共同点。毫无例外现在人们对训放更重视。但训放的方式与过去完全不同。过去人们自己开车去训放5公里,然后接着放10公里,15公里,20公里,25公里等。但这个方法现在已经过时了。因为当刚开始训放的时候,大多数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最初的3次或4次训放鸽主都会比鸽子回家早。不到10公里的距离,没有经验的幼鸽可能要化一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幼鸽专家们发现训放这样的鸽子,增加距离毫无作用。他们现在都做的是以下的事:他们把鸽子放到5公里左右,然后10公里左右,然后15公里左右,然后他们就一直停在这个距离上训放,直到鸽子飞速回家为止。只有达到了这个效果鸽子才继续放更远的距离。一旦鸽子能迅速回家,下一站也许甚至可直接放70公里。这里谈的是鸽友训放的最远距离,大多数人自己训放不会超过30公里。幼鸽专家经常进行训放,在赛季开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10次或15次的训放。在荷兰和比利时,幼鸽都在星期六比赛。近年来,有些鸽友认为要提高他们的赛绩,甚至在赛季中,他们自己仍加强训放。有些人甚至每天都放。但后来发现这么做有点过分了。现在幼鸽专家通常在赛季里每周训放一次。那是在星期三或星期四,大多数情况下距离在20公里左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