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赛鸽表现的性状的转移受所谓种群遗传理论支配。他们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
这是指对杂交产生正反应的性状。这些性状在高浓度近亲交配时对鸽子产生退化作用。这组性状包括:活力、进入状态的能力、复原能力和抗病能力等。
第二组:
这些是所谓的附加性状。与第一组性状相反,选择对此组性状至关重要。杂交本身并不对此组性状产生作用。而且,种内育种不会对此组性状产生退化作用。这些性状包括:智慧、泼辣性格、速度和具有飞翔某些特定距离的能力。第二组中包含了非常重要的性状。
上述种种的结论是什么?种内育种在我本人的鸽棚中得到第二组性状的集中体现。
上述内容的结论是什么?种内育种在我的棚中产生第二组性状的浓缩。这种现象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这些性状有成百个基因所形成,杂交并不产生这些性状的改良,而种内育种鲜见不良作用。第一组性状仅受不多的基因所影响,杂交对其产生改良效果,而种内育种对此产生绝对的退化作用。
对群鸽竞翔能力的改良仅此一途:杂交!
在自己的鸽棚中用那些种内育种育出的鸽子来杂交呢?如同以前文章所阐述,配种时我们面对的是染色体减少的问题。一羽普通鸽细胞含40对(80个染色体)精子和卵子各有40个染色体(一个正常细胞的一半)。同时,种鸽的精子和卵子只含遗传性状的一半。细胞分裂是随机的如同摇彩。极有可能某个精子含10个父本染色体和30个产生此精于的母亲染色体。在这种情况下,后代将具更多父方祖母的染色体。因此更象祖母。同一鸽子的另一个精子可能含染色体比例为20—20,13—27,等等。40对染色体在再分裂情况下随机变成40个单个染色体,当受孕时,这40个单个染色体同伴侣的40单个染色体结合成新的40对染色体。
每个鸽子是由不同的精于和卵子生成的,不难理解兄弟和姐妹为何不那么多的不同点。
分结论:利用种群内育种,我们重点针对一组基因。因此种群内育种比杂交较会可能育出“克莱思46”的基因。在俗语中这种基因的集中被叫成“退化”。其后果造成鸽子体格较小,骨骼发育缓慢,抵抗力和体力差,进入比赛状态难。但我们可以从中找种鸽。选种鸽时两个重要因素需考虑: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