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赛鸽发达的气囊充气量水平能够通过飞行观察和手的握感表现出来的。在观察赛鸽集群飞行运动时,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较高的赛鸽集群飞行运动时,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较高的赛鸽双翅振动的幅度很小,飞行速度很快,持续飞行运动时间长。即使赛鸽群飞行了很长时间降落屋顶时,不会出现长时间张嘴喘气的现象。观察飞行运动中的优秀赛鸽发现,颈部的气囊有明显充气鼓胀的感觉。而那些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较差的鸽子颈部充气鼓胀程度较小,双翅振动的幅度大,显现出明显用力振动双翅的感觉。这部分鸽子在跟随鸽群长时间飞行运动降落后,较长时间张嘴喘气的现象十分显眼。我们用手从赛鸽胸部后下方握住身体时,受外力的刺激作用,那些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较高的赛鸽,身体反射性像充气的皮球慢慢鼓起来。给人的感觉似乎肌肉结实充气而不显得很重。因此,赛鸽肺与气囊的充气量水平能够提高身体飞行运动的浮力,使赛鸽在空中飞行运动时保持轻盈的飞行姿态,有利于提高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这就是肺与气囊充气量对赛鸽运动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肺与气囊通气量对家飞训练的影响
我们已经知道赛鸽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是提高机体飞行运动有氧代谢供能的基础。但是,肺与气囊的通气量对赛鸽家飞训练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实验研究表明,赛鸽每日开棚放出做家飞训练时,我们能见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有一部分赛鸽分成大小不等群体表现出大范围飞翔运动的形式,这部分赛鸽飞行运动的时间及活动范围是在有氧代谢供能比率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的。它们的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水平能够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高速飞行运动提供机体所需要的氧气。赛鸽结束飞行运动降落在鸽舍屋顶时,并没有张开嘴喘气的表现。这说明,充足的吸氧量为鸽群保持长时间的飞行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有一部分赛鸽的表现完全不同,它们结群在鸽舍周围绕圈飞行,持续时间短,间歇次数多,这种表现在“公棚”赛鸽的身上十分突出。由于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水平较差,它们在作飞行运动时身体的浮力较差,双翅振动的频率加快,肌肉收缩的力量加大,导致机体无氧代谢供能比率的增加。肺与气囊通气量差的鸽子不需要飞行多长时间就已经是气喘嘘嘘了。久而久之鸽子只能靠持续时间短和间歇次数多的飞行运动方式来运动了。这就是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对家飞训练的影响。
四、肺与气囊通气量对放飞训练的影响
赛鸽异地放飞训练是提高飞行运动能力最有效的训练手段。许多有经验的高手往往自己驱车几百公里对赛鸽进行反复多次的放飞训练,并且从归巢鸽中挑选最优秀的赛鸽参加竞翔比赛。根据放飞训练的实验研究表明,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较高的个体,飞行运动时的能量代谢主要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能量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可排出体外,体内没有大量的乳酸堆积。因此,赛鸽训练回归的速度快,不会出现极度疲劳的症状,一般经过短时间的调整和食物的补充,体能恢复的速度快、效果好。而那些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不是很高的鸽子,肺的吸氧量和气囊的充气量不能满足飞行运动对氧气的需要。因此机能代谢中无氧代谢供给能量的比率提高,有氧代谢供能比率明显下降,无氧代谢供能的产物——乳酸堆积在肌肉或者进入大脑,继而产生运动性疲劳。由于赛鸽的放飞训练受不同距离的影响,加之途中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增加赛鸽飞行难度的同时,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显得更加重要。这就是优秀赛鸽在同等竞翔距离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快速回归的条件,也是那些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低的鸽子不能归巢或者延迟归巢的重要原因。
我们根据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的理论研究认为:赛鸽经过不同方向和不同距离及不同天气条件的放飞训练。既能提高赛鸽定向导航的能力,也能提高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的水平。但是,当赛鸽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水平还未能达到与远距离竞翔运动相适应的水平时,异地放飞训练应选择适当的距离和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赛鸽在长时间的家飞训练回来时没有气喘呼呼的表现,或者中短距离放飞训练高速回归没有出现极度疲劳的症状时, 才能让赛鸽放飞训练更远的距离,或者选择恶劣的天气条件进行放飞训练。
五、影响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的主要因素
我们研究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 遗传素质的因素
许多鸽友将原来归巢速度不快的鸽子淘汰,重新引进一些高速回归性能的种鸽繁育后代,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赛鸽快慢两种回归的性能来看,它们都具备了准确定向导航的能力。而回归速度的快慢与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水平密切相关。赛鸽机体有氧代谢供给能量的水平是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的重要条件。从优秀赛鸽的遗传素质来看,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显现出遗传特性。幼鸽出棚后,优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