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出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的研究课题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是赛鸽竞翔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时,持续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的高速飞行运动,充分显示了长时间耐力运动的特点。其中赛鸽的肺与气囊的通气量对耐力素质的影响有什么特点。二是赛鸽以空中飞行运动的方式完成竞翔活动,它们特有的肺与气囊结构及其充气量的水平,直接影响身体飞行运动时浮力的大小。研究发现,赛鸽肺与气囊的气量水平较高时,能使肺与气囊的充气量增加,继而有利于增加赛鸽飞行运动时的浮力作用。由于身体飞行运动浮力的增加和身体重量作用的下降,赛鸽 在保持飞行动作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双翅肌肉收缩运动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适合机体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特点。三是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的遗传特性,生长发育水平对家飞训练和异地放飞训练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优秀赛鸽的后代鸽表现出主动家飞训练时间长,活动范围大的特点。异地竞翔能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和快速归巢的能力 。那么这种遗传特性和生长发育水平对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的作用有待深入地研究。四是赛鸽的放飞训练能有效提高肺与气囊的通气量和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能力。但是有些赛鸽被转让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外,被关闭几个月时间,一但逃脱时它们仍然能够回归故里,如果赛鸽不具备较高水平的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水平,它们是不可能完成长距离的飞行运动。正因为如此,我们将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的理论研究提供给广大爱好者,供学习和共同探讨。
一、赛鸽肺与气囊的结构及其功能
赛鸽属鸟类,有左右两侧肺,呈海绵状,气管分支为 支气管进入肺,最后终止并开口于肺泡。肺的作用是供血液在此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和吸进新鲜氧气。气体交换在肺泡进行。赛鸽共有九个气囊,均与肺相通,是特有的呼吸器官。气囊的容积远远大于肺,气体进入肺后,能充入各气囊中。其中两个后胸气囊分别连接两肺的侧面;两个前胸气囊分别连接两肺的腹面;一个锁骨间气囊位于胸骨前端和锁骨的下方连接两肺。气囊由极薄的壁构成,内中充气。从肺与气囊的功能和作用来看,空气充满气囊时,可使赛鸽体重减轻,有利于飞行运动时浮力的增加。还有研究表明,气囊贮存大量空气时,有利于调节飞行运动时的体温作用。特别是赛鸽长时间飞行运动时,能量代谢过程中导致体温的升高,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不断升高的体温,直接影响赛鸽保持长时间高速飞行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气囊能够贮存大量的空气,对调节飞行运动时的体温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提出,鸽子没有飞行运动时靠胸腔的扩大和缩小使肺进行换气呼吸,但飞行运动时由于胸骨和肋骨固定不动,靠双翅上抬和下扑使气囊扩大和缩小,使气囊里的空气出入经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由此说明,赛鸽气囊的容积和通气量水平、直接影响它们的运动能力。这为我们研究赛鸽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运动科学研究证明,肺通气量是有氧代谢供能的基础。
二、肺与气囊通气量对有氧代谢供能的作用
赛鸽竞翔运动中的高速回归充分显示了以有氧代谢供能的特点。运动科学研究证明,动物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机体能量代谢的 95 %属于有氧代谢供能。赛鸽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时有氧代谢供能,必须依靠肺和气囊的充气量水平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赛鸽肺与气囊的通气量水平越高,气囊充气量的容积越大,能够有效提高赛鸽身体飞行运动的浮力。降低身体重量的比重,有利于赛鸽的飞行运动。同时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使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增加,无氧代谢供能比率的下降。我们曾在“公棚”赛鸽和其他鸽舍的现场观察发现,最先归巢的赛鸽未见喘息表现,说明有氧代谢供能处于较高的水平。我们还对部分高速回归赛鸽血液中乳酸的测定表明,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较高的赛鸽。血乳酸的水平较低,而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稍低的赛鸽血乳酸的水平较高。通过继续竞翔更远距离的实验表明,那些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较高的赛鸽往往成为最先回归的优胜者。这就是赛鸽肺与气囊通气量水平在竞翔回归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赛鸽飞行运动时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还与气囊的充气量水平有关。运动科学研究证明,赛鸽飞行运动时,双翅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的大小和双翅振动的幅度,直接影响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双翅肌肉收缩速度快、力量大和振动幅度的加大,能够导致机体无氧代谢供能比率的增加。直接影响赛鸽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能力的发挥。赛鸽属于飞行运动的鸟类,它们在空中飞行运动时,肺与气囊的通气量和气囊充气气量的水平越高,越能增大赛鸽空中飞行运动的浮力,在使赛鸽双翅振动飞行保持速度的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的能量消耗与有氧代谢供能相适应,双翅振动的幅度也相应减少。从而为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