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失鸽是每一位养鸽爱好者都会遇到的问题,爱鸽的飞失不仅使养鸽爱好者浪费了心血和精力,也浪费了时间。一羽赛鸽,从其上代亲鸽的选种、配对、繁育、训养和出赛五大过程,每一过程中无不倾注了养鸽者的心血、汗水、和期望,但方法各异、智慧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面对失鸽,忙碌了一阵子的鸽友望空心叹,希望落空,甚至泄气后退出了赛鸽舞台。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怕失败,坚持探索和拼搏,从失败的科学分析中得到智慧和启发,终于把失败变为成功之母,使自己的爱鸽喜获丰硕佳绩。
在同他们共享成功和喜悦的时刻,也曾谈论爱鸽飞失的话题。有一些人认为:放飞失鸽是一种正常现象,说明那些飞失鸽本身就是一羽血统差,不会有很好表现的“低能儿”。笔者虽然略有同感,但也稍有不同观点。爱鸽的飞失总有它“失落”的原因,回忆那些在放飞中我们曾失去的爱鸽,难道都是那些血统差的“低能儿”?事实并非如此。关键是我们如何用科学的观点,从“放飞失鸽”的逆向思维分析中得到启发和教益,使我们对放飞失鸽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
一、分析“飞失”的原因
无任是何种原因的“飞失”,我们应首先从析自身客观原因的基础上做起。研究赛鸽飞失的因素,要根据不同品系、眼砂结构、身体素质、骨架结构及羽条形状、平衡感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其一是血统本身或遗传基因不良,定向功能、归巢性差。
其二是种系缘故,不同种系信鸽赛飞的距离能力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赛飞的距离等级有所差异。一羽500公里级别的优秀赛鸽,有了赛绩后,你硬让它参加超级别的比赛,还想让它再拿冠军,这怎么可能呢?只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或即使归巢了也不会再拿好名次,除非它是多关赛级别的全能鸽,而这种全能鸽是极为罕见的!说明我们养鸽者在参赛鸽选送时就没有明确的选择、评价和判断赛鸽等级和能力的意思,我们应实际的考虑赛鸽的等级和能力问题,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
其三是公棚赛制性质的比赛,各信鸽的状态条件有所差异,虽然都是在统一的饲养环境条件下生长,但与信鸽爱好者饲养的个人鸽棚相比无任在环境条件或科学管理方法上都截然不同。由于幼鸽送进棚时间不一样,其赛鸽发育区段、身体素质、条羽结构、视觉印记、感情素质和定向记忆功能千差万别。但公棚比赛是公平竞争、概率均等,为了机不可失,因而在没有明显病状的情况下全部出动,结果整个比赛归巢率低,那些条件差的鸽子必丢无疑。分析原因,实际上赛鸽本身并不等于都是在统一的起跑线比赛。针对这些因素,有的公棚做得则较好,笔者也有所参与和感悟。他们在总结每一次比赛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并坚持不断改进与完善,考虑也非常周密。他们在每次比赛接鸽前均对每一羽参赛鸽的体能条件、眼砂结构、羽条质量及身体素质等影响赛飞的各种因素进行评分和记录,得分较低的则留下调养参加下一轮的比赛,这些信息也传达与鸽主。这样做,既保证了信鸽赛飞的成绩、归巢率和为公棚比赛积累了经验,也确保了鸽主利益不受损害,不但受到了鸽主的欢迎和称赞,同时公棚信誉也得到了提升。
二、逆向思维
1、一羽参赛鸽我们应首先能够识别它的不足之处。对于养鸽爱好者来说,我们虽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去识别一羽是否优秀或能否取得冠军的鸽子,但一羽握在你手中的鸽子应能完全知道它有那些缺陷,而这些缺陷会对赛鸽放飞产生那些不利因素,从中得到可能“失鸽”的因素。如果你确实认为握在手中的鸽子没有任何缺陷,而且各方面条件都好,那么结果它飞失了,其绝大多数属于天灾人祸或血统、品系及内在基因遗传不良的品质因素。
2、通过对信鸽眼砂结构的评价,判断信鸽是短程鸽属性、还是中程鸽、远程鸽属性;是赛鸽属性、还是种鸽属性,从中得到不同眼砂结构适应赛飞规律性的影响。(参见2004年《科学养鸽》第5期:鸽眼奥秘与竞翔速度—鸽眼会说话)
3、从赛鸽的翅膀羽条中分析答案。信鸽的羽条结构和质量也是影响赛鸽归巢和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一、鸽羽大条已换至第9根,或第9、第10根一起换,致使信鸽膀力不足、前进动力和翅膀扑力气流受到障碍;其二、鸽羽条翅本身结构、形状和羽毛粉质较差,即使在两边10根主羽都齐的状态下,也不能适应空中气流的变化;这不但与信鸽先天的遗传和后天鸽主的饲养有关,也有与鸽主在信鸽生病和换羽期间的用药不当有关。
4、可以从信鸽的骨架、气囊、趾骨的松紧度、前胸和尾部肌肉的质量来分析放飞失鸽的原因。如果一羽信鸽其血统再好,骨架很差;肌肉再好,气囊不足、身体很重;前胸宽阔,虽有一定的暴发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