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由于鸟类的脑、眼结构的原因,成为动物中的“视觉冠军”。它们的眼睛水晶体曲率的调整能力是所有动物中最强的。它们对环境形成的敏感程度远比其他的动物强,它们眼中可以展现高于其他动物清晰的彩色景象,其行为活动受视觉情绪的影响。赛鸽出生后的“敏感期”内,对棚舍周围环境具有“印记”的特点,并且形成牢固的记忆,因此它们对棚舍内外环境表现出严格的选择性。赛鸽在陌生的竞翔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视觉情绪变化,引发它们的返巢动机,激发返巢的行为。
第二是与地磁场变化产生的情绪变化有关。赛鸽具有领先自身感应地球磁场变化的能力来确定归巢方向的能力。日本广岛大学名誉教授、前校长原田康夫在研究赛鸽的导航能力时发现,赛鸽内耳壶囊器官内的“耳内”的磁石结构与赛鸽领先地球磁场定向导航有关。还有研究证明,地震可能导致地球磁场规律有变化,赛鸽在地震来临之前,地球磁场规律的三十,凭借自身对地磁场的感应能力,引起情绪钟,赛鸽离棚飞得无影无踪,而当地震结束后,它们才又回到棚舍,这说明地震产生的地球磁场变化对它们情绪的影响。事实上,赛鸽经过长途运输到达竞翔地放飞后,赛鸽感受地球磁场变化导致情绪的变化。为了逃避陌生环境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它们对棚舍、配偶、孵蛋或育雏的感情性功能驱使,引发它们的返巢动机在能够判定正确归巢方向和路线的条件下,能够激发自身的返巢情绪。
三、赛鸽的情绪控制与激发的手段
赛鸽的情绪产生是环境条件刺激的结果。赛鸽的情绪控制是饲养者根据饲养的环境条件有意识地控制环境条件,达到控制赛鸽情绪的方法。首先,要控制赛鸽的情绪必须要了解赛鸽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赛鸽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是对食物和水的需要。这是赛鸽生存的第一需要。有研究表明,经常饱食的赛鸽与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赛鸽对鸽舍的感情性功能更强烈。因此,通过饲喂量与饲喂时间的控制,在赛鸽饱食之后,有一段时间使赛鸽处于饥饿状态,是控制赛鸽情绪的感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是棚舍环境的情绪内容控制。采取关棚定时放飞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关棚控制赛鸽的行为活动、控制赛鸽的情绪。一般关棚定时放出家飞活动的赛鸽,它们集群环舍家飞训练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不定时放飞的鸽群。
由于赛鸽属视觉情绪动物,它们的视觉功能对光的敏感性很高,因此光亮度与赛鸽的情绪功能有关。有研究表明,关棚定时放飞的赛鸽受棚舍内光线的影响,它们的情绪也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棚舍内可供活动的环境光线与室外的光线没有更大的差别时,赛鸽的情绪活动表现在它们的兴奋的情绪状态。而将关棚定时放飞的棚舍内光线控制在一个相对较暗的条件时,它们行为活动的情绪状态明显降低,绝大部分赛鸽都能安静的在栖架、巢格内休息,它们的情绪处于安静平衡状态。赛鸽在较暗的棚舍环境保持安静、平衡的情绪状态一段时间后,它们的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体能得到恢复、再将它们放出棚舍外家飞训练时,赛鸽的情绪处于激活状态,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它们集群飞行的时间明显延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有经验的赛鸽高手,就是通过关棚定时放飞和控制棚舍光线的明暗程度,使赛鸽的情绪处于安静、平衡状态,以此来激发赛鸽出棚飞翔运动时的情绪。达到环舍家飞训练的效果。目前,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都采取了关棚定时放飞训练的方法,并且在竞翔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控制鸽舍内的光线明暗程度与关棚定时放飞训练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更能达到情绪控制的效果。请鸽友们在运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究。
第三是赛鸽雌、雄孵蛋的情绪控制。赛鸽在孵蛋期间一般是雌、雄鸽每天共同轮换至18天左右。经过长期研究表明,优秀的竞翔鸽特别关爱正在孵化的蛋。如果饲主试图用手去取蛋时,它们会用翅膀连续击打,或者用嘴使劲地啄取蛋的手指。赛鸽在孵蛋期间的情绪表现出安静平衡的情绪状态,一般没有受到特殊的干扰,它们能够保持数小时平衡的情绪状态。根据赛鸽竞翔过程中“定向导航”的知觉原理,赛鸽在竞翔过程中情绪状态(一般指赛鸽最近一段时间的情绪状态)处于一种安静平衡的情绪过程时,最有利于赛鸽“定向导航”的知觉过程。而过于兴奋或过于低落的情绪状态,都不利于赛鸽作出快速准确的定向导航活动。因此有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采取赛鸽孵蛋的情绪控制手段:把正在孵蛋的赛鸽送去竞翔,结果获得了较好的竞翔成绩。更有一些爱好者发现,当赛鸽经过十五六天左右的情绪自我控制之后,或者蛋中的雏鸽正在破壳时,将孵蛋的赛鸽送去竞翔,结果发现它们归巢的速度更快。这是因为雏鸽即将出壳的条件刺激,促使赛鸽的“感情性功能”发展的结果。赛鸽在这种条件下,它们由竞翔地放出后,在“感情性功能”和自身导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使赛鸽逃避陌生环境的行为“动机”始终指向归巢,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