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当一发现鸽子患病,只要及时对症下药,可以挽救。
鸽病有多种,但使鸽友们谈虎色变莫不过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的病源是病毒,鸽病的全身内脏以及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病菌也就是病毒。病毒通过化验分析,它的抵抗力不强,在阳光及腐败条件下容易死亡,但是在阴暗、潮湿,寒冷的条件中病毒可以生存很久。在常年的环境中,鸽子都有可能被传染病毒,幼鸽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成年鸽、青年鸽的感染率相对少些,有的成年鸽可抵抗病毒,产生免疫力,被病毒传染后治好康健的鸽子,也有一定的免疫力。
新城疫传染的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如病鸽的排泄物、鸽蛋、鸽毛,被病毒感染的饲料等。病毒潜伏期为一个星期内,幼鸽会突然死亡,青年鸽、成年鸽精神萎迷不振,缩头,羽毛松乱,食量减少,饮水增加,懒飞、张口、排水粪,头颈歪斜,翅膀下垂,原地打转等症状。这时应高度重视,观察其他鸽与平时状态是否一样,如的确是鸽瘟,据我与其他鸽友的经验是,用消毒水连续7天对鸽棚喷洒,同时用灭瘟灵按使用说明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要给鸽充足的饮水,使病毒排出体外,加上一些蜂蜜及氨基酸补充体内,以免免疫系统混乱。诺氟沙星胶丸每天两次每次一粒会有好的疗效,特别要注意的是病鸽不能
关,一关就死。我及鸽友有数十例一关就死的例子,在预防鸽瘟,我98年使用了江苏省农科院畜兽医研究所的鸽1
型副粘病毒灭活油乳剂苗,基本一年平安过来。
疫苗使用方法如下,非疫区(无疫病流行的地区)养鸽场或养鸽专业户,对留作种用的仔鸽在一月龄左右接种该疫苗。每鸽颈下皮注射0.5毫升,对于开产四月龄时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0.5毫升/羽)以后每年于鸽群产蛋较少的季节再免疫一次,这样鸽群在整个饲养期内就很安全。疫区(周围有疫病流行的地区),除对未免疫或免疫半年以上的种鸽迅速补接种外,还需加强对幼龄鸽的防疫,可以对5月龄以上的乳鸽用4—8羽份/只的鸡Lasata,克隆苗饮水或滴鼻免疫。疫苗的保存方法是,避光,阴凉,4度可保存一年,15度~20度可保存6个月切忌冻结。
我国目前尚无国产鸽子药物供应,而且用的都是人类或家禽用的药物,而且人们对鸽飞病难于确诊所致,仅根据症状,凭经验下药,这种方法也是不足取的,还应该采取化验手段,才能对症下药。人类、家禽,和信鸽在疾病用药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信鸽有它的特性。如果乱投医药,过量用药,结果将适得其反。可以这么说,鸽友们是教练员,也是医生。对信鸽的研究,尚有许多未被认识到的必然王国,所以在医鸽方面的学术,不同的几方很难统一,也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能把病鸽医好,乃是上策。就目前的医鸽来说,基本上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在探医鸽方面来讲,学一点,理解一点鸽体的构造还是大有用处的。
副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
格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是信鸽竞赛中的无形杀手。鸽子的一部分疾病,饲养者单眼观察即可发现,例如:体外的寄生虫、毛滴虫所致的咽喉分泌物、病毒性乳白痘疹等。但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一类细菌感染引起的疾患则不易发现。由于该类感染在病症早期缺乏容易发现的明显症状,未被饲养者察觉,而发觉时则病情已入晚期。此外,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也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存在,即:起始时毫无症状,直至鸽子陷入紧张或压力时方始显露。常见的紧张或压力为幼鸽断乳、母鸽哺乳及参赛飞行。感染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典型症状包括:体重减轻、腹、关节肿胀、生殖能力丧失及运动协调能力丧失。这些症状一经出现,即不难做出诊断。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怎样来治疗和消除这些感染。
鸽子饲养者在怀疑存在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时常喜欢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认为种数愈多愈好,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愿。因为,一部分抗生素对这种细菌效果微弱,特别是那些较老的、被大家广泛使用的老式抗生素尤其如此,信鸽饲养者必须尽量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是将细菌安置在培养器皿中观察其生长情况。药敏试验则在已经接种细菌的培养底板上加入小片状抗生素后进行观察。如果抗生素对细菌具有杀伤能力,培养板上即不见细菌生长,如看到细菌生长,则表示抗生素对这种细菌无效。在北美每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平均费用为$50至$75,每次约3天或获得结果报告。与盲目使用价格昂贵的抗生素及试用无效的代价相比,这种费用应该说是很便宜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重要优点在于: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操作:只需将灭菌的消毒棉栓(拭子)插入鸽子肛门即可采得试样送往化验所。细菌的遗传基因不断产生“突变”而逐步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大肠杆菌就因“突变”而形成若干不同的血清异型,每一个异型的药物敏感性各不相同,以往治疗效果良好的某种抗生素下一次使用时
<<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