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了此药的毒饵、毒死的老鼠药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发病。食后3-5天即造成内出血死亡。
(1)临床症状:中毒的鸽子表现喜光怕冷,眼无神,羽毛松乱,疲倦无力,消瘦、不食不饮,很像感冒,喉咙内像有什么东西卡在里面(实际是嗉囊里的积血,呼吸时在流动),握在手中嘴里会流出血液,粪便呈棕(血)色,发现吐血后约在10-20小时内死亡,死亡后嘴角上还残留血迹。
剖检可见各器官都有点状出血,皮下、肌肉也有出血点,嗉囊里和泻殖腔及肺部有积血,胃肠黏膜有坏死,但心肝正常。
(2) 防治方法:发现中毒病鸽,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法:
①应立即用维生素K类药,例如维生素K4、K1,喂药1次后,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可以避免死亡。但不能停止用药,每天2-3次,每次2片,连服1周。待鸽子吃食后适当减少药量,一般每日2次,每次1片,必要时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K3针剂治疗,按每千克体重注射0.5-1毫克,每天1次,连续4-5天,显效更快。此时鸽子体质较弱,要加强营养,10-15天痊愈,1个月内可以康复。
②口服或注射葡萄糖(可按每只鸽每次用20%葡萄糖液5-10毫升,颈部或腿内侧分点皮下注射)作为支持疗法,同时补充维生素C等均有积极的作用。
另外,"敌鼠钠盐"属慢性药,鸽食下后要3-5天才发现,因此要及早防治,在饮水器里加入安络血或止血敏针剂,一般每针剂2毫升,加水250-300毫升稀释后供4只鸽子饮用。也可结合当地投放鼠药的时间,实行每天关棚饲养。因此药残效期较长,需关养30-40天左右为宜。
鸽呋喃类药物中毒应怎样防治?
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色,水溶性小而毒性大。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有所增加,但放置时又重新析出。而本品治疗量与中毒量又非常接近,用量必须准确,并要在饲料中充分拌匀,逐级拌和。如果用量过大、用法不当或长期使用,则容易引起中毒。
(1)临床症状:鸽子中毒后,常表现共济失调,反应性升高,先兴备,后沉郁,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步态不稳,有神经症状,头颈歪斜或作圆圈运动,作无目的飞行,有的病鸽肌肉震颤,惊劂抽搐,最后角弓反张而死亡。中毒较轻者少食或兴奋不安,一般可耐过而慢慢康复。
剖检可见在嗉囊、腺胃、肌胃有浅绿色或浅黄色黏液,有的可见充血、出血点,肠道充血、出血,肝脾肿大,肺淤血,心肌发硬有出血点,脑部充血、出血。急性中毒死亡的,病变不很明显。
(2)防治方法: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首先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一般治疗量饮水应控制在0.02%以内(即0.1克的片剂,1000毫升水中加2片,除去沉渣);拌料应控制在0.04%(即0.1的片剂,每千克饲料加4片)以内,预防减半,不得过量,如每千克饲料加到0.1克的6片,即能导致少部分鸽中毒。出现药物中毒时应采取以下方法:
① 除停喂中毒饲料和饮水外,可用甘草水或蜜糖水喂服,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② 还可用0.5%-1%的百毒解饮水3-5天,直到康复。
③ 还可给鸽群饮服5%的葡萄糖水,将中毒严重的鸽挑出,注射维生素C和B1混合液,每毫升含维生素C70毫克,B11.5毫克,按每千克体重肌注0.5毫升,每日2次,连续救治2-3天。
过去常用本品作为防病保健药品,主要对肠型白痢有效,现在一般选用喹诺酮类药品。在实践中应尽量少用或慎用。
鸽黄曲霉毒素中毒应怎样防治?
本病主要是长期或者过量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引起,久而久之便会得病。尤其是玉米,如受潮或久存,极易产生黄曲霉菌的一种有毒的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有12种,在食物及饲料中污染的有6种,其中毒素B1的毒性最大,主要侵害人、畜、禽的肝脏,影响肝功能及消化机能,使体质衰竭并有致癌作用。中毒的程度因鸽的日龄大小及摄入量不同而有差异,其中以幼鸽的敏感性较高。
(1) 临床症状:本病慢性中毒时,鸽子食欲不振,下痢,体质瘦弱,伴有贫血症。病情发展缓慢,十多天甚至数十天后才死亡。急性中毒常发生在幼鸽时期,中毒时鸽不吃食,喜饮水,容易呕吐,表现嗜睡,生长发育缓慢、虚弱,下痢、粪便稀呈白色或绿色,脚干,不抢救几天内即死亡。
剖检可见急性中毒的患鸽肝常肿大,色淡,胃肠充血或出血,心肌潮红。慢性中毒的则胆管增生,肝硬化,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肝癌结节。
(2) 防治措施:防治本病首先应保管好饲料,在多雨温暖季节更要经常检查饲料,使其保持干燥,严防潮湿发霉;在饲养上坚决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被鸽污染的场地要用漂白粉或氯制品消毒剂消毒
<<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