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的性状与遗传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性状”即是指生物的特征,这种特征,有形态构造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之分。在信鸽研究中可分为看得见的性状与看不见的性状。
看得见的性状,指的是羽毛的颜色、眼沙的属类(即是黄眼类或是沙眼类)、咀喙的粗细、体形的大小、有凤无凤、光脚还是毛脚、羽条的根数...等,这些都是属于形态构造特征,是看得见的性状。
看不见的性状指的是受精率的多少、生长速度的快慢、生活力的强弱、导航能力强弱(即“智商”)以及属什么基因型的遗传病等等。
这个“特性”,指的是该品种鸽子的明显特征,如笑鸽,它会发出笑声;斤斗鸽,它在飞翔时会翻斤斗;又如信鸽,它能从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外飞回巢地。这些具有特殊性能的鸽子,在它们没有表现出它们的特性时,人们是无法从外型上看得见这种特殊性状来的。如信鸽,只有它从几百公里外飞归巢地了,你才会说:这是一只优良的信鸽。
换句话说:信鸽能归巢也是一种性状,是一种生理化的(看不见)性状。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的。也就是说,上一代的这种性状能够在一下代的身上表现出来。
生物性状的遗传,是靠什么方式得到表现呢?靠遗传规律。上一代的性状是不能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的,必须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性状发育的复杂的代谢过程。
从相对的性状上讲,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什么叫相对性状呢?对某一个性状具有的相对的差异叫相对性状。如:黄眼类与沙眼类杂交,出得的子1代全是表现为黄眼,这两只杂交鸽子眼沙的属类即是“相对性状。子1代全部表现为黄眼类,那就是在两只信鸽的杂交中,黄眼对沙眼是呈显性遗传,沙眼对黄眼类呈隐性遗传。子1代全部表现为黄眼类,沙眼没有得到表现,是否它就永远得不到表现了呢?不是的。在子2代中,沙眼类又会得到表现。经验证明:在实践中,这种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鸽而异”,“因时而异”。如甲黄眼配乙沙眼所出的子1代全部出成黄眼,但如换用丙沙眼来与甲黄眼相配,出得的子1代可能又会是全部出成沙眼了。这主要是现实中的鸽子都是杂交鸽的缘故。所以我们在讨论遗传规律时,我们要先假定亲本是“纯”的,而不是杂交的。
那么,这种显隐性的遗传规律又如何表现呢?
如果在子1代中全部表现为黄眼类,这说明黄眼类是呈显性遗传,沙眼类是呈隐性遗传,如果用子1代自交,得到的子2代,将有3/4是黄眼类,1/4是沙眼类。3/4的黄眼类中,只有1/4的后代仍然还要分离;而1/4的沙眼,则是纯种沙眼,与1/4纯种的黄眼一样,它们的后代仍表现为黄眼或沙眼,不再分离。
这种子1代自交后的分离现象,又叫分离规律,是遗传规律中重要的一个规律,它是奥地利的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发现的,所以又叫孟德尔第一遗传定律。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做杂交用的亲本鸽子必须是纯种,如果上一代中有黄眼和沙眼杂交的历史,表现的结果则不一定与此规律相符。
分离规律的公式是:
亲代
AA♂(纯黄眼)Xbb♀(纯沙眼)
子1代F1
Ab x Ab(自交)
子1代F2
AA、Ab、bA、bb
故子2代得
AA、2Ab、bb
(式中“X”是相配的符号,“F1”,子1代符号,“F2”,子2代符号,“♂”,雄符号,“♀”,雌符号。)
为了便于理解,再作下图说明:
精子♂
卵子♀
A
b
A b
AA Ab
bA bb
式中黄眼呈显性遗传,用大写字母表示,沙眼呈隐性遗传,用小写字母表示。
所得的结果是:AA(纯黄眼、能真实遗传)。
2Ab(杂种黄眼,因为有显性基因“A”,故也表现为黄眼,但它的后代仍要分离),bb(纯沙眼,能真实遗传)。
介绍到这里还必须补充一点;在到正常的细胞里,染色体数成双成对存在的,而在生殖细胞里,则是成单个存在。如鸽子的染色体数是40对,在生殖细胞里则只有40个。雄的精子有40个,雌的卵子有40个,当精子卵子结合后,加起来成40对了。这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认识清楚这一点遗传学的常识非常重要,它能提高我们的水平,纠正我们在信鸽的育种及遗传中的很多错误见解。
上边介绍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所讲的只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现在要问:假如是两对性状的杂交,杂种后代的遗传情况又是如何呢?
两对性状的杂交又叫双基因杂交,所提到的杂种称为双基因杂种。信鸽不同的羽毛颜色与眼沙的型类杂交,其后代的遗传情况又如何呢?如红色的羽毛黄眼类的雄鸽(纯种)与雨点羽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