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D 50)/每毫升. 四种病毒的稀释量为10-8.5, 10-8.3, 10-9.1, 和10-9.3. 接种前每种病毒以PBS稀释, PH 7.2. 以达到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为每羽鸽子的接种病毒量为10-5.0 EID 50.
3. 实验一. 实验在生理安全三级的设施中进行, 每种实验同时重复一次. 每种实验中, 20羽鸽子分成5个实验组, 每组4羽. 按不同的接种病毒分组, 每组每羽使用0.05毫升.
第1组: 高致病禽流感毒(HPAIV)类型H5N2;
第2组: 非高致病禽流感毒(NPAIV)类型H5N2;
第3组: 高致病禽流感毒(HPAIV)类型H7N7;
第4组: 非高致病禽流感毒(NPAIV)类型H7N1;
第5组: PBS 稀释液, 无病毒, 作为对照组.
接种的第二天后, 各组的两羽鸽子与两只鸡放在一个容器内一起饲养, 进行传染实验. 因此, 各实验组均有二组同时重复实验, 以求实验的准确性. 鸽和鸡分别使用不同的食水器具. 对实验组进行十分详细的观察和登记. 在接种后的第三天, 采集每组每羽/只鸽和鸡的分泌液进行病毒分离. 同时杀掉三羽接种的鸽子, 采集其各个内脏器官进行病毒分离, 并用血清, 通过(AGID)方法进行禽流感特殊的抗体检测. 在接种后的第7,14和21天再次对接种的鸽子和与之接触的鸽和鸡进行同样的病毒分离检测. 在实验结束的第21天, 采集尚生存的鸽和鸡的血样, 用AGIG方法进行血清血测试, 检测特殊的禽流感抗体.
4. 实验二. 实验在生理安全三级的设施中进行, 12羽鸽子分成4个实验组, 每组3羽. 同实验一类似, 按不同的接种病毒分组, 每组每羽使用0.5毫升接种. 同时12只鸡以相同的方法接种和分组. 另12只鸡以不同的方法接种, 但以类似的病毒分类而分组. 用于实验的鸽和鸡的生理条件与实验一相同. 在第3, 7, 14 和21天的测试与实验一相同.
5. 病毒分离的实验方法: (省略)
6. 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一: 无论是接种鸽子还是用来进行接触传染实验的鸽和鸡, 无论使用的是高致病禽流感病毒还是非高致病禽流感病毒. 所有的鸽和鸡均安然无恙地度过实验的21天, 并无显示任何病状. 每组的三羽病毒接种的鸽子在接种后的第三天杀宰, 它们的内脏等进行的血清学抗体测试均显阴性. 但在第三天的分泌液测试中, 仅有一羽鸽的分泌物检出非高致病禽流感病毒(NPAIV)类型H7N1. 但在其后的第7, 14 和21天的监测中, 该羽鸽再无病毒检出. 所以第3天检出的病毒极可能为存活的接种病毒. 随後第7, 14 和21天的检测, 无论鸽还是鸡再无禽流感病毒(AIV)检出. 第21天所有生存的鸽和鸡均杀宰后, 进行的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此实验结果证明无论是高致病禽流感(HPAIV)还是非高致病禽流感(NPAIV)均不感染鸽子. 因为接种的鸽子本身并不感染禽流感, 所以也没有传染给与之接触的鸽子和鸡.
实验二: 使用高致病禽流感(HPAIV)和非高致病禽流感(NPAIV)接种鸽子均没有在观察的21天内显现任何病状. 在第3, 7,14和21天的病毒分离实验中亦没有检测出任何禽流感病毒. 并在21天后血清学测试结果显现阴性. 但对实验的鸡来说截然不同. 所有三只以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PAIV)类型H5N2均病亡于禽流感, 2只在第5天, 1只在第8天, 并在其内脏组织中分离到H5N2型禽流感病毒. 三只以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PAIV)H7N7接种的鸡, 有二只死于接种后第5天, 在其肺部等组织器官分离到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7N7. 另一只仅在接种后的第3天检测到禽流感病毒, 并生存至第21天. 在其血清中显现禽流感病毒的抗体. 使用非高致病禽流感病毒NPAIV H5N2 和 H7N1接种的鸡没有显现明显的病状和产生任何抗体.
对照组采用不同方法接种(高致病禽流感HPAIV 或 非高致病禽流感NPAIV), 三只H5N2实验鸡中的一只死于接种后的第7天, 并检测出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PAIV) H5N2, 另一只在第7天和第14天从其分泌物中分离出H5N2病毒, 并在第21天的血清检测中显现阳性. 第三只鸡并无病毒排出且在实验结束时血清显阴性. 三只接种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7N7
的鸡死于接种后的第11天, 并分离出H7N7禽流感病毒. 以非高致病禽流感病毒接种的鸡除两只外, 均健康度过21天, 这两只以非高致病禽流感接种的鸡死于第10 天. 但并没有分离到任何病毒.
实验一和实验二证明:
以不同方法, 不同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或非高致病)接种的鸽子并不感染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