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涧;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呀嘚儿呀咿吆——幸福的生活啊千年万年长!”
驱车去山东临沂信鸽协会采访的路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金秋景象跃然视野,万顷良田中丰收庄稼的清香从车窗的缝隙中涌入,沁人心脾。影片《红日》中著名插曲那悠扬的旋律,就在耳边荡漾,绵绵不绝,一路数百公里的好心情,那真叫爽!
风雨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一群沂蒙爱鸽汉子想起这二十年,感慨得直摇头,但又都一时说不出这七千多天的感慨究竟体现在哪里。也有众口一词的内容,他们反复向笔者提起一个人名,无数次的,说的时候眼睛放光,那人是徐老师,徐世亮老师。
不是“纯牌”老师,徐老是官员——原临沂体委的退休干部。20年前,任市体委训练竞技科长,人称“万能教练”,但凡田径、拳击、摩托车等诸多运动项目,无一不管,无一不精。他脾气耿直,敢说敢做,工作作风雷厉风行。1985年之前,数量不多的临沂养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信鸽协会,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愿望和要求,凑在一起“瞎”玩。这年春天,此事不知怎的让徐科长知道了,他了解到省里已有信鸽协会,也明白了信鸽竞翔是一项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于是积极组织大家建立临沂的地方协会,亲自将成立申请书递交到省里有关部门。省鸽协领导非常支持临沂的要求,但对当地的具体情况不很清楚,就请徐教练牵头,掌握大局。老徐同志当即表态,工作再忙也要做好鸽会的工作!就这样,工作繁忙,鸽毛也没有一根的热心人徐世亮,就成了临沂信鸽协会的召集人兼创始人,经省、地两级主管部门批准,临沂市信鸽协会于一九八五年四月十六日正式成立了!首任主席自然就是“徐老师”。当时的徐家军共有成员43人,养活着大约600来羽鸽子。
淳朴!确实淳朴。一个地级市,级别不大,名气不大,地盘却很大,会员居住极其分散。南面的郯城距临沂市中心直线距离45公里;北边的沂水直线80公里;东面莒南离着40来公里,西偏北的平邑、费县相隔40、80公里!没有电话,没有经费,交通也不便利,鸽会有点事情,发个通知,就得派人骑自行车送信儿,碰到人员不凑手,徐老师得亲自前往,有比赛集个鸽子,那场面那难度你就可想而知。但即使如此,临沂鸽友坚韧执着地将竞翔事业持续发展到现在。
淳朴!确淳朴。鸽会淳朴,成绩肯定也“淳朴”。既然鸽会成立了,先打两枪,“自设距离”放个180公里听听响,居然当天不见鸽!会员手中的鸽种主要是从附近城市青岛、济南和南边江苏、上海等地引进的“二手鸽”,还有一些天落鸟,武器不够精良,作战能力实在有限。
淳朴?淳朴!临沂鸽会成立之初,会员少,集鸽数量也少,凑不起钱租车放鸽,近距离训放都是凭徐老师或会员的私人关系借车,为了让会员放心,徐老师经常亲自押车监放。鸽子少,有时训放车就用个前苏联的“嘎斯”破吉普车,一路颠簸,会员南北相距120余公里,一律持鸽报到。受当时流行的远程超远程赛制影响,临沂的会员也想迅速突破千公里,三位沂蒙汉子乘汽车跑200公里到薛城、枣庄转乘火车西行,提着“首翔”千公里集到的8羽鸽子,一路上自嘲像“卖鸡的”。后起的临沂年轻鸽友“有钱啦”!想凭经济实力外出引种,改变长期使用“土”鸽种的面貌,怀揣着史无前例的整整一万块血汗钱,一头先扎进北京城,思谋到爱亚卡普公棚去拍几羽鸽子回来改天换地,到现场才知道好点儿的每羽拍价20万,腰缠一万块的根本就不敢举号牌!转身奔天津“稳拿”,付柏松总经理问,想引进什么样的鸽子,临沂的青年鸽友互相看一眼然后正色答曰:“要桃花!”
淳朴!相当淳朴。白天一片高楼广厦,夜晚十里灯火辉煌。亚洲第一的巨型橡胶大坝,将纵贯市区的沂河拦腰截住,聚成波光涟滟的人工湖。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临沂,已是姿态婀娜的鲁南新城了!淳朴的临沂人,早上还是喜欢坐在路边的矮桌前的木凳马扎上,喝一碗临沂特有的,称为“糁”(音:SA)的牛肉稀饭。临沂人穿着简朴,鸽会是男人的天下,几乎所有见到的会员,都是深色的老式夹克衫,里面是深色的毛衣,黑色的裤子,沾了土的皮鞋;几乎所有的会员都留着比板寸还短的发式,好象三天前一声令下,大家都统一剃过“秃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