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荣的赛绩就像是自己的一次人生经历,瞬间的流连过后就必需要重新返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因为赛鸽的理论和实践学无止境,充满挑战。无论你的水平有多高、有多深,都必须这样。
杜先生说得很轻松、坦然,从中的确能够看得出他对充满竞争和挑战的赛鸽运动的执著和热爱,以及对他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的严谨和坦然。
“坦诚务实,求真求精”。杜先生给我的第三个印象很是深刻。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养好鸽,关键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去养鸽,学会科学养鸽,而不是一味地去盯着别人棚内现成的东西,跟在别人的后面跑。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后得到的东西才能在自己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才会有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实践出真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认真对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杜先生举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事例。
好鸽子一时看不懂,吃不透不要害怕,要学会用心去比较。他说,第一次上手感觉一般,先放下别急,用笔纪录下感受;第二次上手感觉还是一般,再放下别急,再用笔纪录下感受;周而复始,当你能够坚持每次上手,每次都能够摒弃前嫌,按部就班地认真做好每一次纪录,在一定时候当你摊开所做纪录并客观分析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每一次的纪录都不是一样的,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有比较才会有进步,到时或许有豁然开朗之感受。
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切贵在坚持,路该如何去走,一句话,循序渐进。杜先生说得很是坦诚。
当话题再次谈到当今非常流行的唯血统论、品系论时,杜先生显得有些激动,直言不讳。
以前我已经强调了很多,也许好多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和意见,但我还是要用心去告之内地鸽友,不要一味地去崇拜所谓的品系,被一些所谓的名家血统、深远的品系论所迷惑。他说:有些东西的确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商业炒作,他们看中的只是鸽友口袋里面的钱,是“钱”在作怪啊!就拿“詹森”来说,019、断龙骨、烟囱号、老白眼、红眼皮……等等有多少路,在国外统称为“詹森”,比较客观,可一到国内就变样变味了,非得要在后面强加上一个“系”字;“西翁”也是一样啊,展转反复了好几十年了,现在居然还有人大谈特谈自己拥有100%的纯种“西翁系”,我就很难理解。
他强调说:讲血统,讲品系,讲什么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赛绩,赛绩才能告诉你真伪,告诉你一切。‘将相本无种’,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也很清楚。
心里话,我心存疑虑,自愧不如,尤其在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上,先生说得很有道理。
在谈到“将相本无种”时,他讲起了前时接到的贵阳周真龙先生的一个报喜电话。听了以后我对杜先生在育种,鉴鸽方面的高深理论有了较深一步的了解,很是佩服。
前年的一次贵阳之行或许真的使周真龙先生获益匪浅。或许就此也较彻底地改变了周先生对先前已经固有的并延续多年的一些赛鸽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新的看法。(说得不对请见谅)
直到现在我都难以理解杜先生的高深莫测,不凡的功力究竟如何得来的。简述以共享:
在看完周先生的一棚种、赛鸽以后,“老奸巨猾”的杜先生始终是‘沉默是金’,一副叫人琢磨不透的样子(我只能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态);酒过三巡之后即乘兴至鸽市闲逛,于不经意间挑选了两羽鸽子(或天落鸟),回过头来竟然叫周先生带回去配配看,我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也很能想象当时周先生心里是不是和我听到时一样——犹豫不决、不可思议……,可最终周先生还是将信将疑,碍于情面地进行了相配,作育。(可能是名家效应在作怪)
此后的结果可能都出乎我们的意料,配对育种后居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捷报频传。
在六月一日刚刚结束的五百公里竞翔中,周先生前十名居然独进三羽,七百公里也首次实现了当日完翔,进入了十名内。(可以查证周先生)
当我想再刨根究底时,杜先生却俨然一笑,连声碰巧、碰巧,运气、运气……
机会乎?运气乎?从下面杜先生的一番话里或许能让我们领悟到些什么。尽管我现在仍心有余悸。
他说,对赛鸽的了解,首先要看它的骨架是否够飞行条件,鸽是飞‘骨’而不是飞‘肉’,就像战斗机和民航机相比哪个快,不言而喻。那么快的原因在哪里,那就是机身的设计不同,大小、动力也不一样,内在‘骨骼’区别很大,鸽子不也是一个道理吗?其次如何去改良,如何对症下药,这些都要在了解棚内种赛鸽“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去有的放矢,‘一言难尽’日后细说;再者要注意棚内‘主食和副食’的巧妙搭配,要设法更深一步地了解鸽性,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不要说育种放飞,赛绩迭出,想不退化都很难。
杜先生说得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