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鸽友
在北京龙潭湖的西门外,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有一片小树林,12路公共汽车在这有一站,叫火桥。这就是当时南城有名的龙潭湖鸽市。
当时所谓的鸽市,人最多的时候,是每个星期日的早晨,八九点钟到下午四五点钟,一些自发的信鸽爱好者,有的提着鸽笼步行,更多的是骑自行车,在后衣架上带着铁笼子(由于当时物资匮乏,笼子也做的个性化,人们也经常比较笼子制做的好坏),里面装着四五只鸽子。聚集在小树林中,将自行车支在一旁,立刻就有一群爱好者和看热闹的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对鸽子进行品评。那个年代缺乏国际交流,有好多鸽子还是高鼻瘤,估计是解放前,洋人从国外带来的流行品系,也许相当于今日的洋血。由于当时信息封闭,也不知道国外好鸽子已经流行小鼻子了。不过即便是养的是国血,也没几个人知道李梅龄,在当时也许和他解放前的阶级出身有关。倒是隐隐听说吴淞鸽子挺厉害,能飞超远程。
相鸽子的方法不过是老北京人留下的一套手法,拔鸽子眼、扭脖、抵裆、掰嘴、看条
在鸽市上如果有人买了鸽子,卖鸽子的会殷勤的不厌其烦的用一个手绢帮你包好,只留鸽子的头和脚在外面。在北京这叫给鸽子穿包衣,我想这可能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叫法。
如果你不买,卖主也不急不闹,依然乐于与你交流。
天有不测风云,有时臂带红箍的工人民兵,突然包围了这个自发的鸽市,刚才还在神采飞扬大谈鸽经的老手们,立刻手忙脚乱的打开鸽笼,放起了彩鸽。可怜旁边搭帮卖鸟的只好束手就擒。事后大念苦经,叹道:要是鸟也能认识家就好了!即使要担惊受怕,可鸽市仍然红火热闹。
虽然,龙潭湖鸽市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了,可我仍忘不了那在冬日中午温暖阳光下,鸽友不分身份贵贱高低,围拢在一起看鸽子论鸽子的身影。那时的鸽子,为处于肃杀的政治气氛中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帮我们渡过了那个难熬寂寞的年代。
投稿人姓名: 北京鸽友
电子邮件: gdj6744@263.net
本站在此对“北京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