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处置原则的不了解,遇到发病时经常是无所适从,贻误了控制流行的时机,加大了经济损失。
我所观察到的公棚或多或少地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公棚流行病的特点
流行病进入公棚的主要途径:由收集的幼鸽在进入公棚前就感染并携带病原体,进入公棚后开始发病;有的公棚还同时饲养犬和少量的家禽,特别是鸭、鹅等水禽经常是健康的带菌者。有些需要两种宿主的寄生虫,也可以经过狗传染给赛鸽;天落鸟和野生鸟也能将病原体带进公棚,特别是麻雀,经常在食槽内一边吃一边排泄,粪便就会污染食物。我曾经从鸵鸟养殖场捕获的麻雀体内分离出了衣原体。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管是人类医学还是动物医学领域,疾病的种类呈上升趋势,新的传染病不断地出现。据农业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80年代就发现17种新的动物传染病,90年代又发现10种新的传染病。近两年在禽病方面发现的鸡内皮网状系统增生就是一种新的以影响鸡的免疫系统为特点的病毒。做为赛鸽公棚自然也不例外,这种趋势在新开业的公棚并不明显,而在开业时间较长的公棚表现明显。在饲养其他动物的养殖场也存在这种趋势,这是疾病随着时间延长的累积效应。只能通过各种防治手段延缓和减少疾病种类的增长。
病毒性疾病将是未来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种类,其危害程度可能远远超过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病毒病之所以能够造成如此重大的危害是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首先,病毒的生态学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相对细菌而言遗传物质组成简单,容易产生变异形成新的形态。。由此分化出许多不同的血清型,使预防工作更加困难。例如近两年流行的禽流感和非典型肺炎,就是由于病毒的变异使原本在水鸟和果子狸身上携带的病毒适应了人体环境,从而造成了大范围的流行。其次,病毒的繁殖必须在细胞内部,用自己的遗传物质取代细胞原有的遗传物质,利用酶系统来合成病毒所需要的部件,并且在细胞内将各个部件组装成许多新的病毒。这就要求药物能够杀死病毒又不破坏细胞,和治疗细菌病相比较难度大得多。
抗药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有的公棚缺乏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导致在预防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误区。有的管理人员不太了解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和免疫的机理,错误地使用杀菌药物做为预防饮水的药物,有时甚至不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药物浓度、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这些作法都导致细菌样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具有抗药特性的细菌对公棚赛鸽的危害将是长时间的和巨大的,要想彻底清除他们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好的办法是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
混合感染在近几年已经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两种甚至更多的疾病同时感染,使得疾病的症状变得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令人无法找到下手之处。使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加大,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直接造成赛鸽的死亡和公棚的经济损失。在混合感染中,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混合感染。另外最近新发现的几种禽病的病毒。其主要侵害家禽的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使其他疾病乘虚而入。例如腺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由于条件限制,检验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发病现场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防治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经济损失巨大。
赛鸽公棚的传染病对策
建立完整的、适合本公棚实际情况的工作(包括所有环节)流程和遇到紧急事件时的应对预案。这一整套规章制度是确保在公棚中的赛鸽能够健康地成长和参加比赛,是科学化管理的依据。其包含的基本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严格的隔离、消毒、防疫、预防任何的病原体进入公棚影响到赛鸽,消除或降低病原体造成危害,要把饲养、训练、比赛、运输等日常工作纳入进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建立起重预防疫病流行的屏障,使赛鸽的体况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提高公棚的经济效益。
做好赛鸽的时常管理特别是幼鸽的管理,减少或者避免鸽群应激反应的发生。首先要保证赛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合理的密度,不能过大,鸽舍要保持通风干燥减少氨气,鸽舍温度合适,减少诱发呼吸道疾病的不良因素;清洁卫生环境和用具定期消毒;注意夏季的防暑降温,避免热射病的发生;按照赛鸽不同时期的身体需要,为赛鸽提供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提供,使赛鸽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我在这里着重强调喂食的确候,严禁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