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赛鸽竟翔中300km盲区,有不少名家都在假设其存在。我认为疑问多从而难以透彻理解,或理解而觉得不通,因此不想认同,但也不断然将其否定。即使在300km存在难飞的现象,我仍偏向认为不是定向的问题,因而盲区的提法其实极可能是不确切的。
对赛鸽在300km前后竟翔定向有困难、是其盲区的说法,我有如下疑惑和看法,其他因素(比如放飞基数、赛鸽质量差别)造成的300km归巢率低先不提,希望各位明确指点!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鸽子是靠太阳和地磁导航,不论成立与否,总之赛鸽需要依靠某些东西导航。既然它们能在其他距离利用这一本能,而且“应该”是可以“连续”利用这一本能进行导航,为什么偏在300km处就不灵?除非其飞行中不能连续依靠这一本能。在一只赛鸽能够飞归的范围内,并没有确切证据说明赛鸽会在某几个特定距离迷失。如果超出其飞归能力范围就另当别论。因为500km~2000km以上比赛都有鸽回,300km却有不少赛鸽不能回,别不是大家不能接受,于是才有盲区提法?1500km以上距离赛鸽的归巢率极低,怎么没人叫它盲区?是不是不飞归大家觉得正常,用不着另找原因? 其实我认为,一般300km失去的赛鸽可能大部分就是不具备飞300km以上的“心理”、体力等素质(不是定向能力),或在参赛的当时,状态等综合素质达不到从300km外飞归的要求,不用为此另找原因。
认同盲区说法的人也同意赛鸽大多均匀迷失在放飞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狭长地带,撇开300km盲区不谈,就是说,在飞行途中赛鸽的定向机能没有问题。如果300km 是定向盲区,那应该集中在300km处迷失才对,难道赛鸽只是靠在放飞地一次定向就直线回家?这准确度能赶上激光了,或者因为不在300km处放出,它在300km处就变得没有盲区了?不通。
再说,信鸽在天上飞,假如不入别人棚,不可能只在以300km为半径的圆上飞,必然飞出这一范围,于是正确定向飞回,除非盲区范围太大?
我还有一个绝大多数鸽友不以为然的看法,各位大内看了只当解闷。既然鸟类定向是其本能,就是天生的,不然不叫本能,正如小袋鼠生下来就知道母亲的育儿袋在哪里。定向可以也应该叫作是赛鸽的本能,动物的本能在每一个体间差别不会太大,而且不可能轻易退化,生下来不吃奶的小孩毕竟太少,除非长时间外因或内在突变使本能退化或改变,比如肉鸽之类,所以大多赛鸽基本都能在放飞后向正确方向飞去。造成赛鸽不归说不定!可能另有其他原因,比如另一本性,跟群。再有,性格、肌肉类型、体力等素质是另一较大原因。除去体力不济、疾病等体质因素,由于性情懒散欠缺主动性,意志不顽强,胆小等等,造成在外滞留并最后鸟为食亡的其实不在少数。前面说了,定向是本能,只要种鸽定向本能强,子代间这一本能不因该有大差别,要不就难以称之为本能,而动物单体间性格、肌肉类型等差异是会较大的,而且是有一定的遗传性,老爸脾气坏,儿子天生脾气坏的不少见,但却不是绝对的,有的遗传强,稳定,有的不稳定,所以我认为优秀赛鸽除了要具有定向归巢天性外,更要能有好的性格、品质并能较强的遗传至下代,说不定将来证明这会是更关键的吧!?
说了上面一段,可以看出我骨子里认为300km没有定向盲区,由于其距离不长不短,正好是对赛鸽性格,毅力,体力等的第一次综合考验,确定赛鸽是否具备飞300~500km这一段的第一个分水岭。
画蛇添足:以上除了讨教300km盲区问题,还说道对定向、归巢等看法,没有说定向不重要的意思,希望大家别误会,而是说好种鸽的定向这一遗传或许变换不大,而能否从某一距离飞回其性格、肌肉类型等的遗传说不定起决定性作用。 词不达意,各位大内斧正。
姓名: 为的是 电子邮件: desert_wzzz@yahoo.com 联系电话: 0759-2109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