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好用的鸽系,经过鸽会改制或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现在却是出现难以发挥,甚至于一胜难求的现象。
已经比赛数十年的鸽友,可能会产生一个困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常出现在那些鸽会改制或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经常从鸽友口中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一些人发现:为什么以前很好用的鸽系,经过鸽会改制或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现在却是难以发挥?甚至于一胜难求!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是鸽子退化还是个人养法退步?真是令人费尽心思,百思不解。然而这些现象在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五年间有特别明显的情况产生,曾产生这些现象,个人认为其中主因是赛制变化之影响所造成的。当赛制变化也影响到赛鸽对于气候之变化的适应性,造成不一样的结局。
我们看看这些赛制改变是如何影响到成绩之迥异:
(一)赛制之变化之一:晴天施放,下雨不放
(二)赛制之变化之二:前山赛改为后山赛
(三)赛制之变化之三:陆上竞翔改为海上竞翔
(四)赛制之变化之四:百日赛的兴起
(五)赛制之变化之五:改为一星期两趟比赛
(六)赛制之变化之六:星期六改为星期五交鸽
关于赛鸽赛程制度的变化,对于鸽子成绩方面有何影响力?笔者依自己的浅见,提供个人的看法,给鸽友做参考,其中原委,在此一一分析如下:
(一)赛制变化之一:晴天施放,下雨不放
记得十余年以前,许多鸽会还是采出放鸽地下雨照常施放的规则,这样的做法对于能适应下雨天的鸽种相当有利,尤其是那些国外长距离发挥的血系尤能胜任此种气候。因为资格赛加上正关比赛能闪开雨天比赛的机会实在不易。因此,能够在恶劣气候归返的鸽种,相对在综合入赏的机会大增,等到一些鸽会陆续调整“晴天施放,下雨不放”的新规则后,这些能够在恶气候归返的鸽种,相对在综合入赏的归返的鸽种,在综合入赏的机会大减的最重要原因是近十年来天候起了很大变化,尤其受到全球温室效应及臭氧效应,台湾区日间的地面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物无法扩散,形成晴天时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加上平流雾、锋面雾、幅射雾、山雾、海雾等自然现象。
因此比赛在“晴天施放,下雨不放”的制度改革下,赛鸽遇上雾天的机率大增,如果赛鸽不能够适应雾天的比赛,肯定难获佳绩,因为个人发现下雨的鸽种有很高的比率不能适应雾天的比赛,仅有极少数的鸽种能够适应而已。因此,由下雨为主轴的比赛情形改变成以适应雾天为主轴的比赛状态,造成一些以前很好用的鸽系,经过鸽会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现在却是一胜难求。
(二)赛制变化之二:前山赛改为后山赛
南部地区以前比赛关以贡寮、金山、基隆、石门、宜兰为主,这些地点位在西部,鸽友们称之为“前山”关,后来放前山恐有A、B舍作弊之疑虑,因此鸽舍将放鸽地点改为苏澳、南澳、和平、三貂角、鼻须角为主的地点,这些地点位在王山的东部,鸽友们统称为“后山”关。
当前山赛改为后山赛后,鸽种的适应性也有相当程度的变化,以北台湾为主的“前山”关比赛其天气以潮湿下雨为多,从放鸽地到目的地所飞行的路线都是以平原为主,而“后山”关比赛其放鸽地到目的地飞行的路线都是以翻山越岭比赛为主。
前山赛与后山赛两者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飞行路线所遭遇到的天候状况迥异 !前山赛是在放鸽地时遇上潮湿下雨居多,后山赛则是在放鸽地时会遇上多变天候,而中途大多数会遇上山雾(浓雾),因此两者最不一样的地方还是“后山”关的赛鸽遇上雾天的机率大增,而“前山”关比赛遇上雾天的机率却较少,因此,一旦前山赛改为后山赛后,有些鸽种自然适应不良,尤其是那些只能够适应下雨天的鸽种,而不能适应雾天的比赛的鸽种,自然难获佳绩。
(三)赛制变化之三:陆上竞翔改为海上竞翔
&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