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在一篇题为《故乡》的短篇小说里,对希望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赛鸽之路渊源流水。据文献资料记载,养鸽在西汉时期已很盛行,并已有应用于战争的军鸽和传书的信鸽。公元前203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做
皇帝,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相传刘邦被项羽包围,躲在枯井中,危在旦夕,是因为放飞信鸽而获救。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派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时就曾用信鸽来传递信息。到了唐朝,深居长安的宰相张九龄开始有目的地训练信鸽传书,由于他位高权重,一时间,“飞奴传书”在京城官宦之家竞相效仿。南宋时,高宗赵构更是迷恋养鸽,往往亲自放飞,故而有“万鸽盘旋绕帝都,幕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取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圣书”的诗句。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其中张副帅有一次遇难沙丘,就是信鸽传递信史救了他。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世界各国列强纷纷拥入国门,扩张他们的侵略势力,先后侵占北京、天津、东北、台湾等中国领土,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此时的中国大片河山已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我国的养鸽事业也象当时的政治局势一样处于没落低谷阶段。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当时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各国买办、资本家纷纷前来经商办厂,同时也带来了赌博、彩票、赛鸽、赛马等多种形式的繁荣。当时以英商伦昌洋行买办杰克逊和巡捕房的巴尔、凡波、保恩司等为首的一批英美侨民,还成立了一个所谓“上海西人信鸽协会”,并以“华人信鸽不够水准”为借口,拒绝中国人入会。对此,原籍广东梅县,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系,后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的李梅龄医师,不甘屈辱、不畏强权,在1928年移居上海时花巨资从德国引进比利时和德国名系种鸽16羽,计有伟奇、固耐、密勒、麻尔、麻尔·阿亨、克伦巴和德国军用鸽等8个品系。此后,李梅龄先生历经四年精心培育,在1933年、1935年与外侨鸽子比赛中,终于以一羽“32SHC759”中雨点雌鸽2次力挫群雄,一举成名,荣获济南与天津冠军。此举不仅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也敲响了“西人信鸽协会”的丧钟——“西人信鸽协会”主席不得不甘拜下风、俯首称臣,拱手捧出了首脑挂印。从此奠定了中国“李氏”品种在世界鸽坛中的地位。
回顾分析中国赛鸽发展史我们不容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暴君专制,长期闭关自守,诸多历史客观原因的制约,导致我国原有青猫鸽、铁流鸽、戴笠鸽、蓝鸽、粉灰鸽、红血蓝眼鸽等名种均以频临绝种。从现存的一些品种看来,尤以观赏鸽和肉鸽品种居多。尽管张万钟在明末清初就编写了世界第一部《鸽经》,16世纪广东省佛山镇又出现了世界第一个“飞鸽会”,但中国赛鸽的发展始终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赛鸽运动真正蓬勃兴起,步入健康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仍始于1984年12月6日成立全国统一的
中国信鸽协会。自全国鸽协成立以来,不论组织建设、信鸽团体、信鸽品质、比赛项目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信鸽运动逐渐发展壮大走向成熟。
此时,全国各地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雄”,各省市、自治区信鸽团体新人辈出,各地群雄争霸,在短、中、远、超远程各个赛程上分速都有了新的飞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以沪宁线为主的中国信鸽大本营已形成强有力阵容,上海、南京这两支鸽坛上的劲旅,早已角逐全国,立下战功累累。以汪顺兴、丁培新、刘秀龙、陈文广、张顺奎、张国粹、高俊华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赛鸽家、育种家,以过人的智慧和毅力,集诸家名门之长,在40多年信鸽实践中,通过对李种、日种、培尔琴及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德种和50年代初海外游子携归的西翁、斯太塞品系进行全面科学的改良,共同合作育成了功勋卓著,各具特色的“国产名牌”。这些“国货精品”在我国信鸽竞翔史上的短、中、远、超远程各个赛程中成绩显赫、战功累累,并已形成我们的上海种、江浙种、汪种、丁种等,多不胜举。全国各地列强之鸽,均有这些品种的血统,其启蒙影响遍及全国,愈来愈深远。它们当之无愧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骄傲——名副其实的国粹!
&n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