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北是让世人仰目的喜马拉雅山,总不能将赛鸽空运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上去放吧?南路只能走到昆明,也不过290公里就只能往东进入贵州、广西境内,因为南方不到600公里即越南、老挝国界,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东放西归对赛鸽是极其不利的。而且东南方向1000公里都出不了山区,只能割爱。剩下独路一条,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成昆线。也是唯一一条有发展前途的赛线,目前500公里放的是北方偏东资阳站。归巢率5%左右,以前700公里定为东北方向达县站,根本谈不上归巢率,年年送去,有去无回,三五年回来一只,还姗姗来迟。目前700公里改为北偏东江油站,也未试出成绩。(以上统计数据不含攀枝花市2002春赛成绩),关于此赛线归巢困难原因:海拔高度差、温差、湿度差、紫外线辐射差、鹰隼等难题在前面已叙述,好象一个五项全能选手在田径赛终点前跑上坡、口渴以后才进入沙漠、中途再与几个等候多时的“武术高手”来场自由搏击.....另外山区赛鸽归巢路线的三维空间轨迹与平原、丘陵大不相同:后者之轨迹近似一条从高到低的直线,投影到水平面、立面、垂直面上都是一条近似直线;而后者一条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曲线,而且总趋势是至下而上的,它投影到三个坐标平面上都是一条近似于振幅、周期均在1000米到3000米的正弦曲线,因为信鸽不会一至停留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飞翔,它在水平方向绕过一座山峰往往要多飞二至三倍的直线距离,遇到横亘于赛线的山脉甚至要多飞五倍到十倍的距离;在裂谷中飞行越过2000米以下的垭口时在垂直方向的上下坡路线也是如此;所以相同的空距,按三角函数计算山区赛鸽往往要多飞两倍以上的路程。再加上绕山飞行还涉及到一个信鸽二次定向的问题,这种强体力劳动再加上强体力劳动无疑给信鸽归巢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再说山区的气候:山上有时大雾迷漫,山雨朦朦。山间有时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山区厂房白铁瓦房中午能达60-70C°,晒出的玉米都被汤成黑色)。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超鸽”的智慧能有几只到达终点呢?
“自古华山一条路,自古攀西路一条。”——高原鸽友的感慨与无奈溢于言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十九冶进西部荒山建设攀钢开始,本地原始种鸽与各地优良品种不断杂交、繁殖。攀枝花建设者第四代子孙都上大学了,三十年数十代成千上万信鸽却无一只飞上一千公里,孜孜不倦的山区育鸽爱好者们围绕着那条独一无二的山路,辛勤劳作、痴心不改。留下了多少鸽界的千古绝唱啊!
残酷之三:无法着装的尴尬者
众所周知:北方天气寒冷,鸽长厚毛以御寒;南方天气炎热,身披薄装以避暑。而西部高原昼夜温差大,厚薄皆不宜。鸽子不知该长什么毛为好。山区鸽多以小体形羽毛偏薄为主,这种羽毛在攀西地区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均不相宜。信鸽在中午家飞时常张大嘴巴、不停抖动嗉囔以散热,晚上却藏头缩尾以避寒。因为攀西地区日温差极大,常年温差达10C°以上,在其他地区还是春寒聊翘的4-5月份,这里中午的气温已达40C°以上,而夜晚却下降至10多度,温差高达20C°左右,是那种典型的“早穿棉袄午穿裟,怀抱火炉吃西瓜”的亚热带气候。信鸽靠毛片调节体温基本不可能。多年训放的经验告诉我们,盛夏的归巢鸽很少在11:00~16:00这段时间归巢,中午的高温和强光晒得信鸽毛片发烫,不得不停下休息。若上午不归,则大多在太阳下山之前才陆续归巢,以避免强光的灼烤。近年来,鸽界对毛片的研究较为重视,鸽界理论家姜晨光老师曾对毛片做过仔细考察,有不少经典的论述。毛片的好坏在赛鸽归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山区信鸽的毛片无论在哪方面都较丘陵、平原相差甚远。从此角度看,山区赛鸽之优势便荡然无存。
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山区信鸽归巢慢、归巢难、归巢不稳定等现象,特别是那些无河谷地带的山区,信鸽定向更是难上难。凉山州会理县信鸽协会主席张鹏在上海引进的2000公里前名次鸽后代曾在2001年为他获得过三只500公里归巢的好成绩,其中一只小灰鸽还在凉山州500公里品评会上获得冠军的殊荣,成为山区鸽界传唱的佳话。但在2002年500公里赛事中却无一只归巢报到,山区赛鸽归巢的不稳定性曾使多少鸽友感到深深的迷惑啊!以下是部份山区鸽协2002年500公里春赛归巢情况,仅供参考:
注:前者是4月29日司放,后两者是4月22日司放,太阳黑子爆发是4月21日达到高峰期
“高原路险,赛鸽难飞”。在神秘的西部高原上,有多少象张鹏这样的高原汉子年年将十数只心爱的优良赛鸽送上“不归路”,痴痴的目光留在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