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有关媒介上看到一篇介绍上海强豪鸽友“永胜鸽舍”主人杨林彪先生谈其熔铸“永胜系”赛鸽的访谈文章,对于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杨先生那耿直的秉性、坦率尖锐的言辞较为推崇,深感杨先生养鸽技艺高超、赛绩辉煌,育赛经验让人醍醐灌顶。但对于杨先生不无豪迈地自称为了熔铸“永胜系”可以不要爱情(与
老婆离异),不要面包(放弃赖以过上好日子的四层酒楼)的观点与做法不敢苟同,甚至持反对意见。
实际上,杨先生已经步上了一条不亚于经营酒楼的职业养鸽家道路,这从文章里介绍杨先生在现有超一流的种鸽体系之上,每年还要投入数十万资金引进新鲜血液,巩固“永胜系”原有基础中就可见一斑,没有来源哪来运用呢?由此也足以触动和改变若因反对养鸽与杨先生反目拆伙的前妻态度,或者也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有幸遇上一位艳羡象鸽子那样两情相悦、不排斥鸽子的另一半。
荷兰幼鸽赛大师林波尔曾说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赛鸽决不是生活的全部。”这位在信鸽竞翔活动史上可占居一席之地的养鸽家不仅这样说,而且时常带着家人在欧洲各地休闲旅游,潇洒地留下一串串合家欢乐愉悦的脚步。言语之洒脱,举止之浪漫,委实让人折服与倾慕。
首先,我们必须得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经济条件堪称是赛鸽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特别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赛鸽活动已完全走向商业化运行,经济基础在鸽事活动中就愈发的显得重要了。
去年到宜昌开会返回路上途经武汉,在鸽市上与早就熟络的武汉鸽友李耀武邂逅,乍见这位多年前精精干干,神采奕奕的鸽友,现在人已体态臃肿,头上也早生华发,略显落泊的样子,心里不禁感慨万端。翻开前些年赛鸽底蕴较为厚实的武汉赛事记录,从上世纪的1994年到2000年间,我们在武汉赛鸽上位榜上可以屡屡见到李耀武的名字。据统计,他在300至700公里的信鸽竞翔中仅获得前10名名次就共达38次之多,这在参赛者众,参赛鸽多,且强手如云的大武汉鸽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当年有关媒体将李耀武誉为武汉鸽坛的“常胜将军”并不为过。
略加了解,就可得悉眼前的李耀武与当年的巨大反差主要是经济状况的变故。早在计划经济时期李耀武就在当时武汉响当当的友谊商场上班,后来还当上商场十分吃香的商品采购员。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物质溃乏年代,在武汉当采购员,特别是手头上倒腾让人青睐的进口商品,由此对其涉足赛鸽提供的后台支撑有多么坚实是可以想象的。上世纪90年代末武汉友谊商场面临经营滑坡、企业改制的局面,李耀武在商场分流买断,尔后自己做生意并不如意。2001年独生女儿上大学开支一大笔钱,加上老父步入年迈多病之秋,诸多的变故首先让李耀武生活的脚步变得异常沉重,所钟爱的信鸽也随之难展翱翔的翅膀。
纵观鸽界,在社会转型期间,虽说赛鸽事业整体档次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也不能无视有多少鸽友因生活所迫,使鸽事活动难以为继,甚至忍痛放弃了养鸽啊。
与之相反,我地有位近期与我交往频繁的青年鸽友,读中学时就不顾家里父母的反对迷恋上养信鸽。虽然养上几对鸽子,但为了给鸽子弄饲料,经常偷家里的大米喂鸽,屡遭父母训斥。走出校门后在粮食部门工作,原以为会给养鸽带来极大方便,不期粮食单位效益不景,下岗后的他被迫背井离乡到西安打工。几年功夫学会硇制品技术,从西安带回一些优良赛鸽的同时,于两年前在集贸市场里开了一家硇制品店,及至目前生意做得很有起色。不仅有钱做了
一栋两层楼的私房,而且在屋顶建造了一个较为考究的鸽棚,进一步引进鸽子育鸽赛鸽。生意间隙,该友便急匆匆地回家料理鸽事。这时他已退休在家的老父亲就会心痛地说:“别这样劳碌奔波吧,家里的鸽棚我会给你打扫,鸽食我会帮你喂。”
我没有亲自听到这位鸽友家人经截然转变对待养鸽的姿态后说的这样话语,经青年鸽友转述给我后,却在我耳边久久萦绕了好长一段时间,使我看到了养鸽与生活间难以割离的辩证关系。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