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移频率”的发现和理论的创始,是我国信鸽理论专家姜晨光先生近年的杰出贡献。
这个理论的诞生,可能将结束多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对优秀品质信鸽鉴赏的初级阶段的摸索,随着“盘移频率”理论的不断完善,势必将揭开优秀信鸽诸多的不解之迷,使人类对信鸽的理解突破历史、突破感性认识而进入理性认识阶段。因此,这是可喜可贺、可圈可点的大件好事。
一个理论的诞生,总会带来不同的思索和启迪新的视角,于是带来争鸣。
争鸣是好事。争鸣是人们对理论认同的开端,也是完善理论和再造理论的过程。
要争论就必须评论。而我们评论“盘移频率”的初衷却并非是为了争论,只是想在评论中深化思想,解决在育种和竞翔中太多的似是而非的问题而尽早脱离平庸,进入科学育种和竞翔的殿堂。
为此,评论之一是“盘移频率”为我们带来了信鸽的语言。
作为一个理论的提出,作者尽量小心和客观。通篇中,只提到在移动中观察鸽眼,对盘移频次快的、盘移幅度大的、旋转幅度大的、撞击力度大的信鸽,称之为优秀信鸽。
如果我们仍不作深入探讨,会认为这“一快三大”是个数据,并追求理解和掌握。而事实上,“一快三大”,表现在每羽信鸽的眼睛上如同人的指纹,是不尽相同的。不同就存在差异,差异就存在误差,若不能从原理上理解,“盘移频率”的理论就可能失去了凝重和持续发展的意义了。
在研讨中,我们认为“盘移频率”在诠释信鸽的语言,如果这样认识,该理论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规律性了。
我们可以反复感觉“一快三大”,就知道若干年所追求的优秀信鸽,说穿了就是追求有智慧的信鸽。有智慧的信鸽就会通过思索有清醒的方向感,即便出错也能及时纠正;有智慧的信鸽知道怎样躲避天敌、利用气象、胆大心细等等,即便在巢穴里,表现在抢食、占巢等方面,均富有思想性。而这些,均是我们在过去永远也读不懂的。有时能知其一,但再多就不懂了。所以还是说穿吧,我们最终还是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养信鸽。
称“盘移频率”是杰出的贡献,其杰出的内涵就在于通过正确的“一快三大”的频率显示,智慧与平庸从此“泾渭分明”,信鸽用频率告诉人类,谁是优秀,谁是平庸,信鸽终于开口“说话”了。
评论之二是“盘移频率”的推广与理论完善。我们在有限的信鸽科研领域搜集过数据和资料,遗憾地发现在当今世界上可能还没有一个机构把信鸽鉴赏列入科研对象。是不是它的经济价值还不足以为其立项就不得而
知了。在世界上首次为论评“盘移频率”理论而利用专门测试仪器的,可以是中国的姜晨光先生,这与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发展是大相径庭的。上述,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在这样的寡淡的科学氛围下,全世界鸽友的科学意识和技术能力也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而稍领先于世界的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名家,他们是理论指导品种,还是用品种发展品种,只有天知道。
如此,中国人谈中国。谈中国的鸽子。谈推广“盘移频率”,然后真正的、大面积的、大幅度地提高中国的育种、竞翔水平。使中国不仅是信鸽数量大国,而且是质量大国;不仅可以立于世界强林,而且还可以像比利时等国一样产生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强调:尽快推广!
此外,作为任何的理论,都存在与时俱进的问题,都存在理论创新的问题。如果无视这种辩证思想的存在,很多今天颇具价值的理论,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在这方面,明代《鸽经》就是鲜活的例子。
所以,“盘移频率”尚待创新,尚待删繁就简,尚待易于操作,尚待稳定鉴品标准等等。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