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参加比赛的鸽子“杂”,鸽友的层次也不“齐”,各种职业、文化程度的人都有,这就造成了从选种、育雏到训养、比赛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更为“繁杂”。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还在黑暗中搜索的时候就有那百分之一的新手脱颖而出,夺鑫摘银出尽风头。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分析过吗?那么在下就试着“杂论”几点,望前辈指正。
我分析第一种可能性,就是这新手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且运气上乘,从洋人强豪或从前辈高手那引来了好鸽并配在了好对(这“运气”二字各位鸽友可得认真揣摩一下个中的含义呀!)真的怀揣钞票去买鸽子的人你可得看准这“大师”的人品,我想引用《赖铭居的故事》中一段故事;在1960年有人到美国去拜访一个鸽舍,都买两只鸽子,鸽舍主人是上了年纪的一对夫妇,回绝了他的要求,说他们不卖鸽,不管他怎么讲,这对夫妇始终不为所动。这位企业家朋友不愿就此离开,于是回到停放在这对夫妇门前的车上坐等,等到尿憋急了敲门进去借个厕所,再加到车子里等,一整天就耗在车子里苦等。眼见日落西山,这对夫妇看这个固执的年轻人仍旧没有离开,终于答应挑两只鸽子让给他,可是这对夫妇从来不卖鸽子,不知道鸽子怎么卖,就叫企业家朋友自己给个价钱,他掏出1500美金,在1960年,1500美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佩服这个故事的主角,买超级鸽子需要特殊的缘份,不一定出高价就买得到,若你用一般的方法,买到的也是一般的鸽子,象赖铭居讲的故事中这对老夫妇这样的人现今实在是凤毛麟角了,但是你的银子花够数了他一定给你的鸽是大师、强豪还是有的,不过“机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兜里有银子但鉴鸽眼力不足的鸽友想买好鸽一要看赛绩,二要看鸽主的人品,这三嘛,就要看你有没有得到好鸽的“机缘”了。花大价钱买种鸽的人不在少数,可立竿见影出成绩的却不多,其中应该有上述的原因吧。这第二种可能性呢,就是所谓的“新人”,并不新,他没有参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以后的“一鸣惊人”做坚实的积累了。他作好了本地地理气候环境的调查,作好了本地最适宜竞翔赛线的地理气候环境的调查,确定了自己所要参加的赛程距离,并调查了本地近三年来连续取得优异赛绩的鸽友所饲养的获奖鸽的品质及具体血统。作这些调查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既然爱鸽就要拿出点“鸽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来。引进的种鸽都做到知根知底,作出的幼鸽日后在哪条赛线,何种天气条件下能有所发挥,心中也就有了大略的预见,他就会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这样的“新人”我愿意多出几个,再多出几个,这样我们信鸽事业才会有希望。有了这样的大批鸽友作为金字塔的基础,不愁我们中间出不了几个世界鸽坛的重量级人物。说到做到调查和体会。鸽子讲究的是一个血统;一路优秀的血脉传承下来是有其律可寻的。如果对名家大师的育种之路稍作研究就会发现他们的育种总是围绕那几只大名鸽和几对
黄金配对所展开的,万变不离其宗。岩田诚三最初引进的种鸽品系比较多,有比利时的布利库、斯达沙、有法国的西翁,还有全天候型的奥佩尔、阿卡迪以及英国的巴卡和艾扎克森等系鸽。岩田系的源头却是奥佩尔鸽配阿卡迪鸽产生的一个黄金配对777×619。岩田诚三的鉴鸽和育种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个黄金配对的产生是有其一定偶然性的。他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他能把相对的偶然转变为相对的必然,从一个黄金配对育出一个归巢率和入赏率都相对较高的品质。所以大到一个优质品系小一路冠军血脉是有其源泉和传承承规律的。一个冠军和另一个冠军交配不一定就能产生冠军,但有着优秀战绩和血统的一个优秀品系中高位入赏鸽却是层出不穷,这说明了一个冠军家族对一个养鸽人是那么的重要。这种例子象詹森、慕利门、桑杰士等等不胜枚举。再回到引种这个问题上:引种就要引到他的冠军血脉。我的观点是一个优秀赛鸽家庭的三代鸽都要有选择性的引进,这样才能有比较大的把握留住这路优秀血脉。有了高纯度的优秀种鸽在另外的高纯度优秀种鸽的杂交中,出现优秀配对甚至黄金配对的机率就大多了。
前面所说的“新人”异军突起的两种可能性,就是以经济基础为前提的,没有经济基础就很难有所作为。我们大部分鸽友都是“一穷二白”,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竞翔比赛中立足,这就需要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行探索了。我想首先要因地制宜,我是天津人,地处沿海港口,一些远洋轮船会带来一些台湾甚至欧洲、美国的天落鸟,这些天落鸟的价钱不是很昂贵,工薪阶层能够接受。一些眼力不错的鸽友以这些天落鸟为基础进行配对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所谓的“新手”养鸽的时间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