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养鸽子起,与鸽友交往侃鸽经的时候,总免不了从鸽子谈到人,又从某人言及到鸽子。有时话题说到敏感处,一些老道的鸽友总会煞有介事的忠告大家:“说鸽事莫议人事。”不知不觉里,渐以为这就是鸽界里一条不成文的行规。后来着手撰写鸽文,在叙述鸽事中顺着实际情况谈到人事时,也曾先后受到过编辑和读者的指点,教我避开人事论鸽事。
然而在进入某个情况要说清道明问题时,事与人,人与事往往息息相关,难以分割。刻意割裂人与事之间的联系,不仅多感到别扭,有时甚至产生秤杆没有秤砣,或秤砣离开秤杆,不能成事的结果。于是,只有搁笔方休。
在此特定谈到的鸽事活动中当规避的人事问题,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莫议“人非”,一个是莫论“人是”。对于莫议“人非”,遵循古训“闭门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这涉及到个人的涵养,当不成问题。且对待鸽友中存在的不规范,甚至不太光彩的人与事,只要不越大的原则和法律法规的雷池,我们在用笔披露问题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事不对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达到教育当事人,警示他人的目的。而对于莫论“人是”,亦即在捉刀撰文上放弃分析思考、探索研究赛鸽有成者的鸽事经验和思想境界,捕捉和展示我们鸽坛同道中人的亮点,我却有颇多异议。
按理说,把我们赛鸽活动中的佼佼者及成功经验推介给大家,使鸽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是一件于信鸽事业具有积极意义的好事。相反,我们曾经看到,也十分明白,影视作品里有过反映,文献资料里有过记载,我国历史上人们“莫谈国是”的交往场景和社会环境,是在如何的黑暗与压抑背景里出现的。但这样的好事怎就有人不叫好呢?开始非常莫明其妙,后进一步琢磨,感到这里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可不能等闲视之。
多年前国内某些有影响的鸽刊与编辑鉴于鸽界情况复杂,规劝本人撰写鸽文要慎点人名时,还有些不以为然。后从那时至今确因时有“不慎”,顺着笔端自然的触及到一些鸽友、笔友,给自己惹来些许麻烦,乃至并非所涉当事的第三者指责时,才充分体会到劝导者的善意。进而探析其深层原因,说白了我看主要还是鸽人中的某些灰色心理使然。
我们国人有一个不喜欢他人冒尖、突出的积习。所谓高易折,洁易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相当部分国人的某些心态。小时候也常听到老祖母用“石骨铁硬“的宁波话郑重其事的教导我:“雪里送炭真君子,锦上添花乃小人。”现在看来正是国人扶弱斥强心态与倾向的反映。
扶贫济困、及时助人当然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但一概否定锦上添花却没有必要。所以小平同志在我国搞了几十年平均主义似的社会主义后实施改革开放,提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不仅是政治经济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更是对国人思想理念的巨大震荡与冲击。从这个角度上看,当我们回想起改革初期的报道,有的农村养鱼专业户靠养鱼成为万元户后,会有村邻与族人暗中丢一把鼠药让专业户满池活鱼翻塘,就不会匪夷所思了。因此,我们鸽人中见不得推介赛鸽中的冒尖者,特别是宣传自认为与之相当,甚至逊色的鸽友,心里就不好受,感到恼火。这就是心里灰暗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其实,嫉妒是人类的天性,并非我们中国人的专利,尤其在充满竞争的赛鸽领域,中外鸽友概莫能外。问题是如何对待与处置嫉妒心理,其结果就绝然不同。是嫉贤妒能,“撒把老鼠药”,还是化羡慕与嫉妒为赶上和超越力量,“退而结网”,下功夫养好自己的鸽子,努力实现“比你更强”的目标?这个问题不能不引人深思。这或许就是我们偌大的泱泱大国在近百年的现代赛鸽运动中,发展到今天拥有30万众参与的世界最大群势,却鲜有被普遍认同的中国鸽种,而远在欧洲,虽说是赛鸽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养鸽基础,但群众性与拓展潜力远不及我国的几个弹丸小国,从詹森前的固耐、伟奇,到现在的彼得.米卫、万候、恩格斯等名人名鸽却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岭南罗家军的“军长兼政委”罗斌先生曾尖锐的指出:詹森的出名是卖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