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界同仁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养鸽)走到了一起。的确,虽然参加赛鸽的朋友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有人甚至趣喻之为“有路就有丰田车,有房就有天上鸽”,但心中都揣满了对信鸽运动的热忱。从媒体关注的集点来看,主要还是围绕鸽子来进行的,无可厚非,但笔者觉得探讨一下参与赛鸽运动的人也很有趣味。
由于各阶层所具备的受教育程度、阅历、观念以及所能占有的社会资源各不相同,其特征也各不相同。笔者简单将其作如下划分和“描述”:第一类为“行政官员”。这里面既包括各级信鸽协会的主管部门领导,又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赛鸽运动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数量不多。由于这类鸽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行为对整个赛鸽运动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各级鸽协的领导,更是对赛鸽运动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作为赛鸽运动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能否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是鸽友关注最多的问题。这类鸽友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鸽种的引进、运用和推广上起到很大作用。存在的问题是:个别素质不高的人利用手中权力,收“礼鸽”,变相受贿;吹“假哨”,为歪风邪气当保护伞瞎指挥,使赛鸽运动混乱。
第二类是“民营企业主”。这既包括“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又包括台商、港商以及其他各国常住内地的信鸽爱好者,这部分人也较少。
第三类是“专业人士”。由于不便严格区分,这些人往往和第二类有交叉。这类人既包括办公棚、信鸽公司的那些“大款”们,又包括一些以养鸽为谋生手段,投入一定资金的工薪阶层。
第二、三类鸽友往往信息灵通,与国外交流较多,各种赛鸽引进、鸽展和公棚赛都是这类鸽友倡导的;同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经济实力较雄厚,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赛鸽的种、养、训等方面的专业化程度也较高,是引领赛鸽运动潮流的倡导者。存在的问题:这些人当中有个别人唯利是图,不讲职业道德,造假制劣,坑害鸽友,引起大众的公愤。
第四类是“退休及老年人”。这些人既有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又有农村、城市那些上了一定年龄的老同志。这部分人数量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约占鸽友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类鸽友往往养鸽经验丰富,时间充裕,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对养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其中不乏著书立论的“专家级”人物。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人往往习惯于保守的养鸽方法,因循守旧,思维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变化。
第五类是“工薪人士”。这些人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行政单位职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个体劳动者等。这类人占到了鸽友人数的大多数。就像大海中的一粒水珠,这些鸽友是信鸽运动发展的基础,虽然他们中不乏经常摘金夺银好成绩的“好手”,但更多的人却是默默无闻。存在的问题:由于素质的差异,良莠不齐,少数人在信鸽运动中没能扮演“光彩角色”,而是给赛鸽运动“抹黑”。
鸽友“阶层”差异的客观存在,引起了很多话题,下面谈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关于赛鸽水平与“阶层”的关系。作为一种以竞翔为目的的动物,与大自然中的动物一样,遗传因素在信鸽运动中显得特别重要。无数事实也证明:好品种产生好赛绩,占有好品种越多,饲养条件越好,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对照“阶层”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正比”关系,总体上讲,第一、二、三类鸽友的赛绩往往要比其他的鸽友好,这与他们品种优良化、管理专业化、选配科学化是分不开的。这也反证出品种优良化、管理专业化、选配科学化是取得良好赛绩的决定性因素。
二、关于赛鸽运动发展方向与“阶层”的关系。鸽友“阶层”的“金字塔”型分布,使我们的各种“决策”在酝酿和制定时,就必须考虑到“阶层”的分布情况,比如在公棚数量的发展上,就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考虑到能够“上”公棚的鸽友的数量是有限的,公棚数量多了就会资源过剩;比如在制定各种“大奖赛”规则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各“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光引进价位高的“大名鸽”,还要考虑引进一些实用且价格适度的好鸽,等等。
三、关于教育管理与“阶层”的关系。因材施教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原则,这一点在赛鸽运动的发展中还显得十分薄弱。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发现,各“阶层”在教育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针对各“阶层”的特点来开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