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育种",说起来轻轻松松,做起来却谈何容易;它蕴涵哲理,也让人尽显潇洒。让人想起"重要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当然,一部书一定要从头到尾地认真读过,在没有把别人的意思搞清楚以前,决不随便议论。这是我作文、做人、养鸽的原则。
我一直觉得对名鸽系的育种解剖与评说是一个危险的命题。记得武高平先生《詹森育种原理》刚刚面市,我就以一篇《为何荒野回声大,只因山高流水长》作出回应。文中目的不言而喻∶为什么《詹森育种原理》能够有如此的轰动,除了大陆、台岛逐现颓废的赛鸽育种心态和文化背景下的凸显,还有就是育种确又是赛鸽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想这篇与时有些背道而驰的拙文投寄数家鸽刊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文章完成经年,却不得善终,怎么也不讨巧鸽刊编辑。多少也让我看清了些媒体的态度。我不怕放置,正是这样,让我有机会慢慢地思考和品味平平常常的赛鸽人生,感悟在看似平庸的生活里透出的深远与永恒。
真理的认识并不是一次完成的。
果然,《詹森育种原理》另解在今天终于在赛鸽天地网站和中国信鸽信息网连篇刊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终于有人对媒体奉为经典的育种专著作出理性思考。而与我所不同,笔名东方雨的作者,八篇力作直指《詹森育种原理》败笔之处,阐道说理,令人叫好;冷静、客观,叫人佩服。我相信作者多年来对文章的深入研读、深入思考及平和的心态是另解一文在不长的时间在鸽界反响的主要原因。作者的眼光没有仅仅放在鸽子、鸽系上,却从最浅显的常识入手,深入剖析赛鸽育种的实质所在。谁都知道,赛鸽育种,即便简单的技术问题。总是以秘籍的形式藏于作出的鸽子本身之中,而一旦形诸文字则玄而又玄。作为一个真正想留下点真东西的文字写手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且是挑战众口一辞的佳作--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
詹森鸽的绚丽传奇被武高平先生还原为质朴可触的赛鸽实践。然而,在今天,当把它放在中国赛鸽的"道"上秤量时,发现它已缺少了中国赛鸽育种固有的内涵,它对中国赛鸽的发展远没有其强大的市井趣味令人心悸。
鸽事作者应当是思想家、实干家。尤其在中国,更应是能文能武的人物。然而,我发现,很多读过《詹森育种原理》的人,尽管研究方向各异,成就大小不等,但以跑江湖的方式来做研究的人却是很多。数年来,武高平的《詹森育种原理》赢得了多少不绝于耳的赞扬,面对此情此景,你是否发现∶多少人盲目地点头哈腰、阿谀奉承。"表演"着他们的所谓育种理解,不少人硬装出来的。事实上,很多鼓吹者心里其实是不屑的,甚至根本没有深读过这部作品,他们随声附和的依据只是媒体热火朝天的炒作和养鸽人的争相传阅。这些人真实想法和公开表白的大相径庭,无非是想表明自己的思想如何开放,观念何等超前,自己的步伐紧跟着时代潮流。
东方雨先生是一个肯于思考的人。他为我们的鸽事写手作出了榜样,有激情的鸽事写手就应该去开掘赛鸽背后许多规律性、必然性的东西!育种指标或血系分析,有其理论基础存在,只是许多养鸽者并未真正了解其涵意,"断章取义"从怀疑到产生误解。近年的文章读后老觉得不过瘾,不满足,就是文章中的思想性和实用性减弱了。鸽事文章浅层次地写,题材写来写去那么多,有多少如东方雨深入开采,写出题材之外的东西。人本的东西,永远也写不完。为什么那么多的鸽事作家们不愿意忽略一些繁文缛节,人事讳避,直抒己见呢?。只重技术,拒绝思想,只取结果,不问由来,以致总是在后面追,不能齐头并进。追技术不易,追科学更吃力。这是武高平先生和大多数养鸽人的硬伤。赛鸽功夫在鸽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只有自已提高了文化,增强了智慧,才能把问题迎刃而解,只有自己有了深度,文章自然会有深度,你自己有了素质,作出的鸽子自然会有素质。大家都有了素质,中国的赛鸽就能实现整体的提升。
未来赛鸽,新的比赛需要催生出新的育种模式、新的作育、作配技法。但育种材料、比赛科技等等的迅速发展却又启示了新的育种技法,甚至促进了育种革命,这个严酷的现实冲击不是死抱着祖宗的家传秘方者们所能抵挡的。技、艺之间,相互促进,但此艺此技必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在欣赏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