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基础知识
笔谈山区养鸽经的文章,已经看到好几篇了。不少文章根据山区的特殊条件,提出了具体措施,读来颇有启发。我认为山区赛鸽成绩上得不快,不仅是那里山高雾多等客观原因,有的就连一些养鸽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山区的信鸽要上去,就多数鸽主来讲,还要从熟悉《三字经》开始。
笔者所在的城市,地处江西之东的山区。这里养鸽历史线短,大多数地区只是近几年才开始。但发展很快,饲养者越来越多。他们之中多的是养鸡养鸭的好手,而精于养鸽之道的,真是寥寥无几,因此,迫切需要掌握基础知识。
识别优劣倩鸽的标准混乱。对于一羽没有血统资料的信鸽,要辨别它的优劣,这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对于一羽优秀信鸽应该具备最基本要求,每个信鸽爱好者都应掌握。比如,眼睛要干老,羽毛要紧薄等等。这些鉴鸽常识对于一个初学饲养信鸽的同志来讲,首先应该了解的。但是不少同志却不以为然,一味追求冷门、死角,把在杂志上看到的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术语全都用上。于是乎整天手上拿个放大镜,开口“内线口”,闭口“培尔琴”。甚至还有凭看鸽脚是不是黑的,脚爪是不是花的,眼砂里是否掺有杂色,来辨别信鸽的优劣。这种不讲科学,不求务实,只图表面的作风,在山区鸽界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使不少初养者误入歧途,把钱和心血花在毫无价值的追求上。这是有碍于提高山区信鸽水平的。
盲目引进外地信鸽和使用外地信鸽。山区信鸽爱好者对于引进外地信鸽的热情比当地优秀赛鸽品系的热情更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产生“家花不香野花香”的盲目崇拜,这是没有必要的。有时在鸽市上碰到这样的笑话。有人会问你的鸽子是什么“血统”。听起来似乎在问你的鸽子是什么品系。实际不然,他是在问你的鸽子是上海引进的,还是四川或云南引进的。又有一次我的一位初养信鸽的朋友,对我神秘地说,他搞到一只军鸽。我心里很纳闷,就去看了一下,原来是一羽套着“甬”字足环的菜鸽。可见不少山区养鸽爱好者只要一见外地足环就崇拜起来。又由于,山区养鸽爱好者没有机会接触优秀鸽,所以,在引进外地信鸽时只能人云亦云,自己不会鉴别又没有比较,故而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从一些名家手里引进了一、两羽种鸽,那就更如获至宝。恕我直言,当然名家有好鸽子,若不是十分亲密的关系,恐怕花了钱也未必能得到上乘的品种,弄不好还受骗上当,这也使山区信鸽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
应该说也有一些同志引进了好种鸽,但配对时却盲目“拉郎配”。这样既延误了肘间,又花费了精力,然而出的后代又不一定出成绩。所以,在引进时如果自己还没有掌握选配的方法,倒不如直接引进出成绩的原对种鸽。
信鸽管理上的弊病。山区养鸽一般鸽舍都比较宽畅,而且多采用全天开门放鸽。但很多人对鸽子每天飞翔时间没有要求,因而不能提高信鸽飞翔的素质,相反鸽子易产生惰性,尽管你一直开着棚门,只要有吃有喝,有一个安乐窝,它也不会象运动员那样自觉完成每天规定的运动量。很多是从这个房顶飞到那个房顶。所以,山区开通棚的,也必须强迫它们飞行。使它达到每天所规定的实际飞翔时间。这样,才能在比赛时有足够的体力飞完全部赛程。
在喂食饲料方面,很多鸽友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喂给方法,而是每天一盆冰,一盆食,任其吃,盆里常有食,鸽子也会厌食。而且也容易弄脏鸽料。这就不利于鸽子健康和身体的正常生长。
几十年来,山区饲养的都是些菜鸽或少量的观赏鸽。现在要养信鸽,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好的事,绝对不能急于求成。有不少同志确实是操之过急了。500公里的成绩尚未稳定,就开始远放1000公里,每年损兵折将。今天,上海信鸽达到的水平,是鸽界前辈通过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