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的马。我向往马的速度,我欣赏马的力量。这也是大多鸽友爱马的缘故,我们不是把赛鸽喻作“空中赛马” 吗?中国古代的很多文字记载里讲到马,没有一处注意到马本身,只把它当作一件东西,不提马的特点。这不是要求古人现代化,而是中国人对马的认识已经超越了马本身,上升至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境。马圈的故事同样也在鸽圈上演,马人与鸽人有时候又是那么的相象,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你会发现故事很多,很值得让人品味。
伯乐与九方皋
会相马的是伯乐,善相面的称卦师。我们投身赛鸽首当其冲的是要找到好鸽子、好配对,其实也就是学伯乐。在一般人看来,伯乐自然是乐于为人相荐良马的大好人,大权威。在距今几千年前的那个年代,他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在相马这个行当可称之“一言九鼎”。那年头可没有如今这么现代化,人们运输、耕作、交通、打仗都离不开马。相马行业香火之鼎盛可想而知。伯乐以相“千里马”名垂千古,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足见他确实是有些本事的,并非浪得虚名。但他的著名故事却是推荐了九方皋。找到千里马的不是伯乐而是九方皋。这位九方皋的大才是伯乐以外谁也认不出来的。
故事出于《列子》。说的是立志秦国富强的秦穆公招揽人才。他请来伯乐,要他去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了九方皋。找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找到了一匹千里马,说是黄色的母马。马到了,原来是一匹黑色的公马。大家都笑九方皋不认识马的颜色和性别。可是一试之下,果然是千里马。于是千古流传了“相马于牝牡骊黄之外”这句名言。这话是伯乐对九方皋的解释的称赞。他还说,九方皋“相马”是“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九方皋的妙诀就是∶不问是黄马是黑马,不问是公马是母马,只要能日行千里,那就是千里马。若是只看包装,追查血统历史,全面挑剔,那就没有什么千里马了。其实放眼我们的鸽圈,现在有几人能及“九方皋”的“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大多数人争相追逐的是漂亮眼睛、美丽羽毛、好肌肉、好骨架而把最为重要的飞翔因素忘得一干二净。看得出一只鸽子外在的秀美,初学者不出十日即可有所成,而那种内在的优秀恐怕你我真的要用一生去探求。
伯乐也有失误时
其实,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这个一贯以相荐良马著称的大师也干过令人难以启齿的缺德事。
《战国策•燕二》称:当时有个马贩子在马市上兜售一群病劣之马,人们怀疑这些马有“毛病”,因此好多天无人问津。马贩子眼看要蚀血本,心生一计,便以厚金"请” 伯乐出来帮忙。鬼使神差的伯乐欣然应聘。拿了“好处费”的伯乐一本正经地来到马市,假惺惺认真地左瞧瞧右看看,故作惊讶状一迭迭连声赞叹:“好马呀,全都是好马!” 有伯乐的“郑重推荐” 这群原本无人要的病劣马不多时便被争购一空。当买马的人们发现上当受骗时,自然悔之晚矣。说实在的,骗子的伎俩不难识破,假冒伪劣的物事也并不可怕。因为只要人们真正提高警惕,多在个心眼,骗子们要使自已的以假乱真得逞并非那么容易。但是如果以真乱假、弄假成“真”,事情就麻烦了。当今鸽界,多少鸽友不就是相信“大师”推荐,放心的买“名鸽”么?马贩子之所以能够骗那么多人买去了他的病劣马,还不是因为有了知名度颇高的相马权威伯乐从中周旋?人们开始不都觉得那些马靠不住,有相马大师一出面,情况就不一样了,老伯开金口,谁还会怀疑?天真的人们吃亏在没有提防大名鼎鼎的伯乐也会见利丧德,帮人玩假。现在市场经济,马贩子的后代早已投身鸽圈,颇为活跃,本事似乎也比他们的老祖宗长进了许多。
当然,如今绝大多数“伯乐”重名节,不会拜倒在“赵公元帅”的脚下。但对“孔方兄”的能耐且不可低估,几千年前亨有盛名的相马大师有时尚且不能脱俗,何况被市场经济大潮冲晕了脑装的某些今人。时下不是流行“名人也是人”这句“名人名言” 吗!的确,有些现代“伯乐”的话再不像过去那么靠得住,不怎么能让人放心,这不能不说是伯乐的悲哀。既然“伯乐”也靠不住,我们这些平凡的养鸽人总不能在鸽事中提心吊胆的谋生计。最好的法子是不管真作真时,还是真作假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