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传学说之祖孟德尔在通过豌豆杂交试验中、提出了遗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而使研究生命遗传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其实质是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决定了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必然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以随机组合。
性状(是指遗传产生形成的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的表现是由其细胞内的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基因)有规律地向后代传递。性状是由颗粒性的遗传因子决定。而一对相对性状则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产生的第一代至少有一个基因诀定显性性状,另一个基因决定隐性性状。个体体细胞的每对基因中、一个是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另一个则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在形成下一代(或合子)时、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当然、我们养鸽人无须更深的去了解这些,诸如:基因、染色体、配子等,但如能对此有个基本慨念的话,那么对你在育种配对、怎样去作育出具备亲鸽特质的赛鸽是会有帮助的。假设我们有两只赛绩非常优秀的纯合子赛鸽、经杂交后的第一代(F1)就较容易表现出亲鸽的优良特质组合,可育出近似或超乎亲鸽特质的鸽子。如果意欲提纯、可将它们兄弟配姊妹(近亲配偶)、这样就会较容易出现类似亲鸽一方的小鸽。也就是说因为遗传因子在有规律地向后代传递。
信鸽拥有数百组基因、它们都代表着不同的遗传特质,在结合时、亲鸽提供的遗传因子,会因时空的搭配关系、而会有不同的随机组合出现,所以运用杂交第一代(F1)鸽参赛会有较高的获胜机率。如用杂交鸽作为品系提纯其操作会变得复杂而难以达到目的,一般来说不可取。
在纯系育种过程中、必须对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关系事先有个了解。孟德尔在实验豌豆有关遗传公式中表明:“对单一基因组而言、杂交后的性状均为显性、但第二代却出现了一组隐性基因组”。其比例为3:1。
培育纯品系的过程需时较长,故此在选择亲鸽时必须十分谨慎,首先要考虑作为育种亲鸽的育种价值,所以在选择时应选用纯合子且具优秀赛绩、和具有亲鸽形态遗传特征的为佳。这样在提纯过程中会比较顺利。欲收到克隆效果的机会会多些。但在遗传过程中不能排除隐性基因结合后的遗传变异、所作育出的子代中会出现不似双亲而面目全非的另类,但这些另类中也会出现有超乎寻常地具有亲鸽的优良内在遗传特质的鸽子。慕利门育出的火凤凰就是一例。如果我们也去回忆下养鸽生涯中、择留下的种鸽和赛绩鸽中,也许会有意无意的发现、你们也有或曾经拥有过这样的鸽子。
就遗传的观点而言:缺少适应环境内在特质的、其作育出的下代、其竞翔成功率是不会高的,剩至在极短的翔距就被淘汰。这还是遗传中适者生存的道理。
注释:
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现型效应的基因。
隐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不能够表现其表现型效应的基因。
纯 合 体: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个个体或细胞被称为纯合体(子)。
杂 合 体:基因座上有两个互不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个个体或细胞被称为杂合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