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毛腿的特点
各品种中都有毛腿鸽,有时会有一些个体只有一条毛腿。
毛腿可分三种类型:毛筒腿、松鸡腿和拖鞋腿。在毛筒腿、蹠部和趾部羽毛都长得很长,有时可长达15厘米,羽毛将腿及趾全部包住;在松鸡腿,羽毛较短,但相当厚,象松鸡的腿;在拖鞋腿、跡部羽毛短而紧密,趾部羽毛则很长(尤其是中趾)。
有一些光腿品种,尤其是新近育成的一些品种,常在蹠部有一些短羽毛并在趾间有一些短的针羽。
(1) 对毛腿的遗传所知甚少。实验表明,毛腿呈隐性遗传。毛腿配以光腿,子女的腿部都介于毛腿和光腿之间。曾有人因一只松鸡腿纯种白羽卡诺母鸽的体型极好,便利用它进行繁殖,多年来一直将所产的毛腿后代淘汰掉,但38年后有时仍会有一对光腿鸽产生腿侧和趾侧带小针毛的鸽子。
1. 尾脂腺缺乏
有些品种,如扇尾鸽、东方跟斗鸽和马尔他鸽完全没有尾脂腺。但无尾脂腺的鸽,其生活看来并未受影响。
尾羽数增加的鸽子常没有尾脂腺。无尾脂腺的遗传规律尚未摸清,多数人认为其呈隐性遗传。
1. 无羽
曾发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竞翔荷麦鸽家系中产生了完全无羽的突变种,研究证实,无羽鸽不能交配,经人工受精得到受精蛋无羽为隐性遗传,但这一突变现已灭绝。
五、性连锁
某些性状只遗传给雌性,而另一些性状只遗传给雄性,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也就是性连锁。
各种生物中都存在性连锁现象。如人的各型血友病(一种凝血障碍疾病)以及某些类型的色盲,都仅表现在某一性别的个体。猫的某些毛色也是性连锁的。鸡也有这种情况。某些品种之间的杂交所产娖,公、母的毛色不同,使孵化厂主很易鉴别出不同的性别从而为养鸡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养鸽业中如能利用性连锁现象来鉴别公、母,亦会带来巨大收益,尤其是在肉用仔鸽饲养中,因为养鸽人可保留相同数量的公、母鸽,而不会出现公鸽过剩的现象。生产展出鸽的人,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专留公鸽或专留母鸽。
1. 性连锁的机制
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利用显微镜,可观察到每一个经一定染色的细胞的细胞核被碱性染料所染色,这是因为细胞核中有大量所谓染色质的缘故。在细胞分裂的一定阶段,可见这些染色质呈现成对排列的小棒或小圆点,这些叫作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酸,其上带有该种生物的一切遗传基因。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染色体一般都成对,其中一对带有决定性别的基因,称为“性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则称为“常染色体”。但在鸽子,只有公鸽具有一以完整的性染色体,母鸽则只有一条染色体,是不成对的。
并非身体上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用来繁殖后代。事实上,只有生死细胞才可繁殖出后代。此生殖细胞就是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
精子和卵在生成过程中要经历一个减数分裂的过程,即在此分裂中,所有的染色体对都拆开分别进入最后的精子或卵中。因此,最后生成的每个精子都带有一条性染色体;而在生成的卵中,则只有一半数量的卵带有一条性染色体,另一数量的卵结合则产生雄性,而若同不带性染色体的卵结合则产生雌性。
但性染色体上除了带有决定性别的基因而能决定个体的性别外,还带有一些决定其他改善的基因,这样,这些性状的遗传就同性别有关了,这就是伴性遗传(性连锁)的原因。
现以棕羽公鸽配以蓝、黑羽母鸽为例进行图解说明。
决定棕羽和决定蓝-黑羽的基因都位于性染色体上。棕羽公鸽具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图中以带圆点的棒状代表其染色体;蓝-黑羽母鸽具有一条性染色体,图中以不带圆点的棒状代表其染色体,同时为了叙述方便,在其旁边画上一短小的棒状代表不存在的另一个染色体。这样,两鸽相配,其子女中,蓝-黑羽者即为公鸽,而棕羽者即为母鸽。但在子二代则不可能根据其羽色确定性别。
这是常见的一种性连锁杂交。此处的棕色亦称巧克力色,无论其羽装类型如何;蓝-黑羽亦包括无论何种羽装类型的蓝色或黑色,染色体中的白色圆点代表棕色基因。
但应注意岧采用反交,即以蓝-黑公鸽配以棕羽母鸽,则无上术效果(指可依羽色确定性别)。
以上都是父母均为纯种的情况进行讨论的,如果父母为杂种,则结果就不同了。窨得到何种结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仍以棕羽同蓝-黑羽为例,即杂合蓝-黑羽公鸽配以棕羽母鸽,所得子女中棕羽者公母各半,蓝-黑羽者亦为公母各半,当然 仍无法按羽色确定性别。
上面从羽色方面作了讨论。至于其他性状的性连锁遗传也可依此类推。
1. 性连锁原理的实际应用
如果在繁殖实践中应用了性连锁原理,养鸽人就可在仔鸽10日龄左右时甚至在刚孵出时就可确定其性别。但应注意,只有一定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