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友喜欢用一句俗话来形容种鸽的重要:“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把种鸽比喻成是战争中的将军确实很形象。但我们鸽友本身若没有运筹帷幄的将帅之才又怎么能让我们的鸽子在赛场上决胜千里呢?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辛勤努力加百分之一的运气。现在大家共同的感觉是鸽子质量越来越好但想要赢却是越来越难了。中国信鸽历史上的第三次引种浪潮已经接近尾声,在“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下,大量的外籍优良种鸽进入了我国。我们手中的“武器”也由原先的“小米加步枪”换成了今天的“核导弹”,现在谁的手里没有个把顶尖的鸽子?但是有的人只能在比赛中凭借鸽子的力量昙花一现,有的人却能够凭自己的努力而长久不败。赛鸽说到底实际上还是赛人呀。我知道有一位鸽友在十年前就开始从欧美引进很先进的鸽子,可是到现在也没有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只是引进了出色的鸽子而人家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比赛技巧却没有能够学会。有了好东西而不会使,那么这样好东西也就成了一堆废物了。现在不是以前拥有一支好的鸽族便可以立足鸽坛的时代了。现在打比赛靠的是智慧,谁拥有最先进的知识谁才能长胜不输。说来道去还是前辈那一句话总结最妙:三分种,七分养。这七分“养”上面的学问可就大了,每个人的做法也不一样。但是“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只要肯努力学习,你也可以成为冠军鸽友的。笔者不才,愿意将这些年养鸽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 种鸽选择:选种鸽首先是选血统,这里讲的血统是说它的家族性,不要相信那些花花绿绿的血统书,更重要的是鸽子本身是否能发挥,它的上代或平辈有没有过辉煌的记录。购买种鸽的一个小技巧就是:买冠军的直子比买它的平辈成功的机会更大。种鸽并不要求十全十美,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暇的鸽子,柏拉图教导徒弟说:马为动物,而动物非马也,冠军鸽总是有好多的优点,而具有很多优点的鸽子却不一定成为冠军,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在配对上最关键是不要让父母双方具有共同的缺陷。关于优点和缺点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赛线的地形条件,多去观赏本地的冠军是什么样子。比如说在比方平原地区大体型的鸽子容易获奖,但是到了南方山区却是小体型的更胜一筹。做种鸽应该是砂眼的比黄眼更好用一点,黄眼鸽子的融合性虽然很好,但由于是显性遗传所以出的后代变数较大,不好把握。在育种中笔者比较推崇砂眼对砂眼。“男女有别”,鉴鸽同理。雄鸽要求是细满砂而且要薄一点的为好,眼志是有色的灰白蓝眼志,与底砂的衔接处要显出硬边,就是眼志看上去就像从底砂中塌陷下去一样。雌鸽则要求透底多一眯,面砂粗一点,眼志应该选整圈宽边型的黑眼志,眼志向底砂渗出不规则的锯齿状。很多的冠军鸽尤其是恶劣天气的伯马鸽的父母都具有这样的眼志。
二、 幼鸽挑选:“从少看苗,三岁老”,不仅人是这样,鸽子也如此。假如鸽蛋孵化超过19天还没有出壳的,表明在孵化过程中受了凉,胚胎曾一度停止发育。这样的幼鸽即使孵出来也多半是先天不良,不如及早遗弃,出壳后观察蛋壳内清洁无血污表示雏鸽身体健康。雏鸽三天以后头颈不能直立,七天套足环感觉很松,幼鸽二十天不能从窝内走出,二十八天不能够飞出棚,羽毛上有呕僵的印痕,先天多病的都应该淘汰掉。也许有的鸽友会嫌这个标准有点过于严格,有的鸽友甚至还会说:如果按你的标准,我的冠军早就淘汰掉了。我不否认这个标准有可能淘汰一些冠军苗子,但是先天下不足的鸽子压冠的几率有多大?尤其是现在流行高参赛费的特比环和公棚赛,能够提前淘汰掉一些鸽子就等于给自己挽回了一些经济损失。
三、 管理技巧。幼鸽二十五天大就必须和父母隔离,这个时期的鸽子由刚刚断奶又不习惯自己吃饲料,所以身体会出现消瘦,不必过于担心。此阶段的饲料应该以豆类为主,因为幼鸽尚处在发育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完成肌肉的发育,同时注意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幼鸽开家一个月以后就可以进行短距离的训飞了。这个时候的训练目的主要是启发幼鸽的定向能力,最好采取三羽一组的方式放飞,这样可以避免单羽训放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也可以激发幼鸽争先归巢的意识。首次训飞距离一般以5-10公里为宜。幼鸽在四月龄以前必须完成四周训练50公里。完成四周训练后有条件的鸽友可以每周定向训练50-200公里,没有条件也无所谓。不过这个时候应该注意饲料的调节和家飞训练,以防止鸽子过于肥胖。“鸽子得病了该怎么办”,这是鸽友最头疼的问题,好不容易才训练出来的先手鸽却在比赛前或训放中染上了疾病,首先你应该想到的是立即隔离病鸽。如果你认为它还有留种的价值那就赶紧请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治疗,如果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