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呈现出黑色,但又阻挡光线进入晶状体,好像我们窗上的黑色窗帘一样。而瞳孔所有可见光都能自由进入,并通过晶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被吸收交转变为信息信号,然后由支干视神经传达到脑部,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图像,这有点像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由于瞳孔只有光线进入,没有光线反向,所以呈黑色,这与牛眼虹膜的黑色不同,如果用大倍数放大镜观察牛眼鸽的虹膜,在光线充足时,可见泛出
红宝石样的光辉,这是细密的毛细血管的颜色。
在实际观察中,鸽子眼砂的色彩,只能说以某种色为主,间有其他颜色、不管色彩怎样变幻无穷,眼砂的功能是和照相机和幕帘式或聚片式光圈控制机构一样,起遮阻光线的功能,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控光功能。比如东亚黄种人的黑眼睛,西欧白种人的蓝眼睛,所不同的是虹膜的色彩,而控光功能是一样的。
三.信鸽的素质与眼砂
《海峡赛鸽》第四期上刊发的《信鸽的素质与体质的区别》一文中,苏岩松说:“素质包括遗传基因的稳定性,导航系统的优劣,飞行速度的快慢和对地磁、大气温度湿度的感觉以及对地形地貌的识别能力。”“素质是内在因素,它并非外在表现,不可能一观而知。”在同期刊发的《建立优秀鸽系的捷径》一文中,黄庆勋说:“素质是存在于内部的不屈不挠的飞翔意志力,存在于脑部内看不见的飞翔判辩能力。而这两项本能完全是得自先知的遗传。”“素质光凭外表是易觉察出来的。”对于苏、黄二位的精辟阐述,我十分赞成。我认为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判别方向的能力,二、是飞翔的意志和毅力。前者完全来自先天的遗传,后者主要来自后天的训养,但严格的训练和增强鸽子恋巢欲,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两个方面中,判向能力是最主要的。不然,判向错误,向着错误的方向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意志和毅力越强,飞得越快,反而就离老巢越远了。所以,判向能力是起主导作用的第一位至关紧要的因素。但是,有了很好的判向能力,而没有意志和毅力,累了歇一会儿,饿了吃点儿,渴了喝点儿,游山玩水看风景,归速自然就快不了。
说到遗传的稳定性,这是个育种问题。既是重要的内存素质,又是归巢夺冠的重要基础。但决不会唾手可得,天上不会掉下烧饼来。这需要我们认真钻研遗传学,真正学懂弄通;按照遗传学的三大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科学育种之路,沙里淘金,严格选择,在此基础上,达到基因结合,遗传的稳定性自然就高了。当然,这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也需要意志和毅力,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胜利。现在,世界进入了科技时代,连农民种田都讲究科学了,我们育鸽竞翔,还想夺冠,不讲科学是不行的。不能只凭经验主义办事,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
至于信鸽的内在素质能否从外观感知,我想还是用苏、黄二位的话说,“不可能一观而知”,“光凭外表是不易觉察出来的”。当然内在素质总是会在外表有所流露的。我们常说的伟人风采,元帅气质,大将胆略,也是可以从外表感知一二的。一观不行,二观、三观,只要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总是可以窥见一斑的。惭愧的是笔者在这方面没有下过功夫,借此,乞求众鸽友不吝赐教,将不胜感激。
以上说了什么是素质,素质的重要性,遗传的稳定性以及素质能否从外观感知的问题。那么,眼砂在竞翔中的作用如何?眼砂与素质有什么关联?
科学家们做过试验,用毛玻璃片蒙住信鸽的双眼,然后在100公里外放飞,信鸽仍能沿着归巢方向飞,而且多数飞回鸽舍附近,笔者也曾用数羽鸽子同赛季穿插放飞东南、东北两条赛线,500公里归巢成绩大致相同。试验和实践证明,信鸽从远距离归巢,不是靠眼睛对回归途中地形地物的记忆导航,面是靠辨别方向的内在素质。不管太阳导航说也好,磁极导航说也好,信鸽回归到鸽舍附近几百米之内,方向角度差异小了,凭判辨方向的内在素质能力,难以精确判定具体位置时,才用眼睛寻找。这样看来,眼睛在归巢中的作用不大。既然内在素质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那么,就不要在眼砂上下大功夫了。否则,将会拣起芝麻,丢掉西瓜,误时误事。但潜心研究鸽眼的行家里手们,能否从鸽眼的眼神、眼砂差异中,看出内在素质来,也未可知。我想,可能性还是有的,不然,何谓大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