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翅的我,每当打开“小雨点”的羽翅时,心中总会想“这么不发达的羽条能飞动吗”?可是在以后的放翔中,从200到400公里,“小雨点”每次都率先归来,而每一次全都把那些“发达”的双翅鸽抛后几个小时以上。500公里放飞,“小雨点”当天下午早早就归返了,而那些长、宽、大羽样的超远程后代,只能尾随其后,望而叹之了,最快者也是次日早返舍。
2、长、弯、圆、前端羽夹角明显——远程赛鸽的羽翅特征
在700至1000公里级长程赛中,正常气候条件下赛鸽的飞行时间一天到一天半,700公里当日归,也要飞行8小时以上,千公里很难突破12小时。所以这类赛鸽,羽翅要适应较长时间的持续飞行。对羽翅的基本形态要求是:整个翅膀较中,短程赛鸽羽幅略宽、长、大一些,尤其是主羽不能像中,短程赛鸽那样趋窄,趋短,当拉开翅膀后,前四根主羽端头夹角较大,羽条端头略圆,第七至第九根呈弧形排列。这样的主翼羽形态,飞行浮力大,阻力小,不必加快扇动频率也能操持较高速度,同时节省了体力,有效减少了能量消耗,恰好适应了长程飞行的要求。不难想象在连续十几个小时飞行中,没有一双形态。结构合理的翅膀,要想高速归返,是不可能的。对长程赛鸽的副羽之要求,就是羽辐要有一定弯度,排列紧密,基础羽要有良好的硬度,遮盖完善,不漏空气。这样的羽翅结构便于便搏击的气流向后流动并产生向上浮力和向前的推力。长程赛鸽的主羽切忌过长(齐尾),因为过长则扇动频率低,没有速度:也不能过短(不及尾端黑色部分),如过短扇击频率高,消耗能量过快,没有耐力。
3、宽、长、齐、圆——超远程赛鸽的羽条特征
所谓超远程,主要指1500公里以上级别赛程。这种超远距离的飞行,对一羽小小的鸽子来说可谓是真正意义的长途跋涉,通常最少要3天以上的连续飞行才能返舍,几十甚至百余小时的连续飞翔,不但要身体结构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且更要求有一双合乎自然要求的双翼。它的基本要求是:羽轴粗壮、羽幅宽长、排列缜密、前端圆齐。羽轴粗壮:就是要发达粗壮,有韧性;羽幅宽长:即主羽中段明显比副羽宽,而且长要齐尾;排列缜密:就是一根紧参一根排列,不留间隙,前三根大羽一样长,且羽端圆。还要求羽轴应有良好的弹性,羽脉勾结紧、实、不易分离,以适应长时间光照,雨霜风尘、朝露侵蚀。这种羽翅形态虽不能长时间,高频率扇动而产生爆发力,但是扇动中与空气接触的截面大,产生的浮力也大,便于滑翔飞行,能更有效地节省能量消耗,也便长时间飞行。在北方每到秋季,当天鹅、大雁等大型候鸟迁徙时,我们可能清楚地看到,它们为了节省体力都是连续扇击几次双翅后就要展开双翅短暂滑翔一次。平常天空中高飞的苍鹰,同样也是如此。鸽子在飞超远程的归途中,仍然是每扇击几下后,要滑飞一小段,时间相当于扇击次数的二至三次时段,而且超远程赛鸽在归途中都是低空飞翔,这样以便有效利用地面上升的气流,匀速向前飞行。这类赛鸽站立时,副羽会盖满北部,其主翼羽齐尾或略长于尾。
总之,赛鸽高速飞归,是智力、体力、意识以及体形结构和羽翼结构等综合素质最佳发挥的集中体现,诸条件虽可互为弥补,但缺一不可。鸽人要将羽翅作为选育的重要参数之一去评审,鉴定,找出不同赛程和最佳羽翅形态,去参加短中、长和超远程比拼,以赢得比赛胜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