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快,饿得也快。冷吃玉米面饼子,硬邦邦吃的有感觉,不仅吃的慢,饿的也不快。要是冷吃再快吃,那大概最顶时间。马俊仁还没有琢磨完,他关于玉米饼子的第三项研究成果是吃玉米饼子怎么配合喝水。先喝水后吃饼子,还是先吃饼子后喝水,他发现顶饿的时间也不一样。根据他的记忆,小时候的经验是先喝水后吃玉米面饼子,当时饱一点,随后饿劲儿也来得慢一点。马俊仁最后总结的最佳方案是,先喝一半水,垫一垫饿劲儿,再吃玉米面饼子,然后喝水,这样水喝得最多,肚子撑的最饱,饿也来得最慢。我们当然不会仿效着给赛鸽试喂冷硬的玉米面饼子,对于马俊仁可贵的独特的琢磨精神,我们不妨活学活用。
马俊仁一辈子与跑结缘。先是自己跑,琢磨着怎样跑事半功倍,后来是指挥训练别人跑,怎么使自己的运动员跑过所有的人,跑得最好。马俊仁上学要跑一二十里山路,来回得四十里 。从鞍山市回山里看望爷爷奶奶,一天得跑130里山路,一早起程,天大黑前一定得赶到。那时的马俊仁,整天琢磨的是经过遥远的山路怎样早到快到目的地。这方面,马俊仁有“跑路四条”:一是“状态”,赛鸽人都知道和都想知道。状态好就跑得好跑得快,马俊仁懂得将自己在出发前调整得两条腿有劲,喘得上来气,尽量挑近道走;第二是“赛线”,路不能单纯看远近,得看路的好坏,小道近但路陡,冬天有冰雪,路短未必合算;第三要看“天候”,结合当时情况,平时一条路很好,但是发大水了,过不去,不能选。某次你的脚崴了,就不能走那条虽然近但是有好几个陡坡的路;第四是“开笼时机”,马俊仁琢磨这一点付出最多,早晨一醒来,人还不精神就赶路,肯定大平道上连走带跑一段比较合适,再爬坡也用得上劲儿。你人还没醒够呢,一上来就爬坡,肯定把人给“闷”住了。于是要考虑先平后陡还是先陡后平,要搭配好,最后没有劲了,给自己留下一个最陡的坡,上不去了。马俊仁不但追求跑得快,还要追求跑得好,离学校二十里地,跑到学校只是图快,这很简单,你可以越跑越快,最后冲刺,可你冲进了教室,坐下来半天喘不匀气,没法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按马俊仁的标准,这叫没跑好。前边可以快,中间可以更快,最后一截要慢,算是连跑带调整,一坐进教室,顶多再两三喘就能听课学习了,这也是少年马俊仁琢磨出来的。
马俊仁与我们之间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喜欢活的东西,喜欢动物。表面看,他养狗,我们赛鸽,具体动物种类方面有差别,其实马俊仁的思路比较宽,能广义对比思考,狭义总结共性和规律,不象我们有些养鸽人,对赛鸽了解并不深入,以为世界上惟有赛鸽可以远距离定向归巢,其他动物全部做不到,搞赛鸽神秘化。马俊仁对动物的研究相当深入,这研究过程也相当漫长悠久,俗话说:人畜一理,牛马比君子,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与我们的同类还是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即使是人类的胚胎,在初始阶段与鸡、
龟、鳄鱼的胚胎相象地几乎不能区分辨认。马俊仁可以说一辈子研究活的东西,既是他的爱好,也是生活逼迫他必须做出的试题。14岁的马俊仁,曾辍学替生病住院的父亲赶马车跑运输维持家庭的生计,马俊仁远胜于常人的琢磨特长,在这个时段发挥得淋漓尽致。14岁的马俊仁赶着大马拉车出去,一个小孩芽芽的马居然比大人使唤的马更精神,干活更有劲儿!其实,马俊仁早已将那些喂驴喂马的门道琢磨到心里头了。出车的头一晚上,马俊仁三点钟就起来喂马(马无夜草不肥——人所共知,笔者注),他知道,从三点到六点,一共要喂五和(huo ,此处的和念“或”,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方言,遍、次的意思,笔者注)。头一和是喂干草,任马吃,他迷迷糊糊打盹,待到马吃干草停了嘴,他开始喂二和,这次是在干草中加上豆饼水,马吃出豆饼香来,又多吃了一些干草,眼看马的吃劲儿小了,马俊仁打完一个盹又喂三和,这回多放了点豆饼,14岁的马俊仁再打完瞌睡,看着马吃的差不多了,就喂四和,这次是加炒熟了的豆面,草料叫豆面一和,马又很香的再吃一气,天有点发明了,再喂第五和,兑上点硬料,高粱玉米,马吃完了拉车有劲(草膘料力水精神嘛!——笔者注)。马俊仁举一反三,他说凡是喂一样动物,想让它长膘长肉,就这么喂法,先喂它不爱吃的,能填多饱填多饱,它不吃了,再上一道食,比刚才的香,它又接着吃了。吃够了,你上它更爱吃的,那它的胃就超水平发挥了。笔者曾经看到文章介绍:有的鸽友不把赛鸽的饲料混合,而是一样一样分开喂的,先喂粗的,大粒的,鸽子比较不太愿意吃的,鸽子饿,抢吃一番,基本饱了,再逐样撒喂小颗粒精料,引诱鸽子再多吃一些,有助于鸽子发育健壮。赛鸽这样有肌胃借助沙砾消化的鸟类,觅食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