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的遗传除了生理方面,还有行为上的遗传。生理遗传看得见、摸的着,可以罗列许多;而行为遗传很容易为人所忽视。行为上的遗传也有许多:有的种鸽会打野,下代不管如何训,如何关、如何养,棚内保健砂饲料如何调节,可依然打野,有时就棉不了中毒;有的种鸽爱游棚,其后代无论如何开棚,鸽舍如何改造,如何训飞,总会有幼鸽游失。
在自己的鸽舍和他人的鸽舍有时会出现秃头鸽,细想、细问,就会发现这些秃头鸽的上辈和下代中也会不时有秃头出现,且在放飞中有不俗的表现。那么这些秃头的“丑才”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要追溯到上代种鸽,父母鸽一般会将窝选在高处的巢格中(这多是智商高的鸽所为)。父母鸽的身体一般都很棒、精力旺盛,小鸽呕到二十天左右就产下了下一窝蛋(俗称夹窝蛋),有的就产在窝内,有时产在旁边的巢格内。父母鸽在抱下一窝蛋时,自然就会冷落了二十天左右的嗷嗷待哺、欲欲要飞的雏鸽,这些雏鸽就会因饥饿追父逐母厌食。居高处而羽毛未丰,自然就会掉下地,就会更加饥饿,雏鸽会钻到其他下层的巢格中,或掉到地上乱追乱讨,饥不择食,在难辨父母的情况下,会追讨其他鸽子,这样就会被其他鸽子啄得头破脸肿,以致有的鲜血淋漓,而这些受重伤的雏鸽大多生命力极强,不会死,顽强地长大,以后就会落下难看的容颜--秃头。归纳起来,秃头的产生大多经过这么几个过程:父母鸽智商高,身体棒,雏鸽出窝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鸽舍较拥挤,业余养鸽的鸽主平常照顾不周,致使舍内产生了这些“丑才”。这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秃头,自然而然地在不利因素下得到了磨练,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选手,在以后的竞翔放飞中的表现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我们的舍中出现这些秃头,那就请珍爱它们,给它们放飞或育种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