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竞翔界处在一个鸽种使用的转型期,中外交替,新旧交替。深雨点国血鸽还有相当比例。去中国竞翔的发达地区诸如上海、南京、镇江、南通及杭嘉湖一带引种,拿回来的往往是深雨点、墨雨点种鸽,当时这样的羽色是正宗。就是鸽棚中引来个把天落鸟,深雨色的也占多数,可见当时中国信鸽竞翔界的统一认识,也体现中国鸽人自我意识欠缺,跟风欲望强烈。以91年上海市放翔2700公里哈密的超远程比赛为中心的一系列远程比赛,还颇有市场。深雨色信鸽就是几十年来,专门对付这种翔制的产物,实际上,至今参与次数已经明显减少的超远程比赛的选手鸽,还是那般模样。而约10%的超远程竞翔的归巢鸽,更是羽色黑麻麻一片。当然,彼时每年的优胜鸽品评,获奖鸽也是深雨色占压倒优势的。当时,我国鸽友的养功确实不行,就获奖鸽的照片来看,条、尾凌乱,残缺不全是共有标志,羽毛粗、柴,暗淡无光泽,镜头前鸽子的站相普遍较差,形象不佳,主要不是摄影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体质不良导致型神俱废,驴倒架也倒。
应当指出,中国漫长的家鸽驯养史上,国血鸽羽色是以浅色为主流的。农家饲养的土鸽,与它们的野生近亲同胞们羽色相同,中偏浅的瓦灰色(灰二线标准羽色),中等偏小个头,小鼻瘤紧贴,几乎全部是鸡黄眼,眼神亮度尚可,灵活不足,定定的显示有几分呆傻。至于中国品种极多的观赏鸽,白色或者以白色为羽色基调的,占了大宗。深雨色信鸽不是我们的祖传正宗羽色,是舶来品。我们接受了,与其说对它们予以发扬光大,不如说给予顽固的长期保留更准确。保留与接受的动机、目的是它们适宜于远翔,顽固体现在数十年一成不变,世界主流已经迈向前进,我们长期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也显示我们传统文化中,自我创新,自我创造部分的缺失。当然,那是长期思想禁锢的后遗症。
不知不觉间,深雨色鸽与羽质的粗糙直接挂上了钩,这里既有养功不利的原因,也有深雨色鸽自身羽质先天的不足,或者还有,由于我们对羽质问题的长久不重视,深雨色信鸽当初可能不错的羽质逐渐退化了。1500公里、2000公里,半月20天漫长的归巢时间,缓慢的飞行速度,对羽质的要求原本不高。笔者曾参观我空军使用的主力机种“歼——6”型歼击机,军方介绍,维护飞机的机械师非常注意保护飞机的蒙皮,因为即使对飞机表面造成微小的凹陷,一小时内,会造成约200公里的速度损失。现在知道,“歼——6”飞机蒙皮表面布满了固定蒙皮接头的铆钉,机身各处散布着许多开口向前的进气、通风、散热管口,技术水平的落后,恐怕比人为的凹陷更能损失速度。当年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全球海面下争霸,美国潜艇总是首先发现对方,在战术上占得先机。诀窍在于前苏联核潜艇限于技术的原因,艇体表面光滑度不够,行驶于水中噪音较大;另外,艇尾螺旋桨浆叶的表面加工精度也不够,推进噪音很容易被对方声纳侦知,当然,伴随噪音而来的速度损失就不言而喻了。信鸽的身体呈纺锤型,所有会飞的鸟类身体形状大体都呈纺锤型或者相近体形,否则它们飞行不利。形状不成问题,关键在于“蒙皮”,即信鸽身体被羽毛覆盖的表面的光洁度等级和由此引起的摩擦系数,直接影响信鸽的飞行速度!经历了200多年近现代信鸽竞翔史的国外养鸽家们,当然知道这个道理,近年来,大量进入我国的外籍赛鸽,充分体现了以提高速度为目的的“蒙皮”质量改进。
羽质细腻光滑的赛鸽,多为浅羽色鸽。笔者的看法,粗细深浅呈现有关连的比例关系。排除日照的因素,黄种人的皮肤,也是细白而黑粗。源于色素含量的多寡。白鸽子色素含量最少,羽质最细腻,主翼羽细薄几近于透明,但是不耐磨,在飞行中与空气剧烈摩擦而很快蚀损,白羽的防水性也不够好。全白条和夹白条的有色赛鸽,也是白条首先磨损,同样是色素缺失因素在作祟。改良赛鸽的羽质,必须在有色素羽色的赛鸽群体中做文章。排除白鸽,现代羽质细腻的赛鸽羽色,无非是淡灰,浅雨点,浅红二线,浅绛和石板灰等。在细致光滑和耐磨两项要求之间搞折中。现代短程快速鸽中的灰鸽,具有色泽越浅羽质越好的趋向,淡灰纯净近乎月白色,羽质细滑如丝绸。深灰、脏灰羽色,羽质细腻程度则差。灰鸽的羽色有伴性遗传倾向,同巢灰鸽中浅的一羽,往往是雄性,灰雄一般色泽纯净。而灰色偏深,毛片边缘有色边呈鱼鳞状的,几乎全部是雌性。雨点鸽特点亦明显,现代模式尤其是外籍鸽,雨点羽色的底色是浅淡的,甚至不比浅灰鸽更深,因此雨点的羽色十分清晰分明,但是雨点的数量偏少,常常不达中雨点的标准,而且点子的分布不匀,两翼上部雨点比较集中,中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