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信鸽大赛都有半路失足迟迟不归巢的鸽子,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1、碰上恶劣的天气;2、鸽子意外受伤; 3、鸽子自身的能力或突然发病;4、人为(被网、被窃、被害等);5、遇到天敌 (其他动物的捕食)。以上都是鸽友们猜测鸽子不归的原因,可人们往往忽视了很重要的一条——节气的变化。
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通过观测太阳内、外的活动规律和劳动实践总结出来的天文经验。节气的变化维系着地球上所有人类、物类的繁衍生息。而动物则是对节气最敏感的,这种敏感超出人类对节气的感知。尤其在节气交替时,不等天气变化,有许多动物都早已“先知先觉”了,这种先知先觉来自它们自身对大自然变化的敏锐感觉。人类可以用大脑的智慧和自己创造出来的科学手段战胜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或/顷应大自然,从而使人类迅猛地发展起来。动物则不同,在大自然面前它们只能表现自己的本能。鸽子就有千里定向归巢的本能,虽说这种本能的内在机理还没完全被人类认识清楚,但可以肯定,鸽子千里归巢不是靠眼睛的记录和大脑的记忆或嗅觉所完成的;一定是依赖某种大自然的力量使它们本能地发挥自身特有的定向功能而回归的。大自然已告诉人类,凡是有所依赖才能生存的事物,生命都是脆弱的!那么鸽子这种依赖也只能任凭大自然的摆布,也只能在“特定”的大自然面前才能发挥它们的本能。可是大自然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整个宇宙间影响地球生态环境的有着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地球上的四季之分,春、夏、秋、冬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节气则是这种现象慢慢地演变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演示着地球与天体的活动规律,而鸽子是对这种规律最敏感的动物之一,当它们所依赖的那种大自然的力量失去平衡时,鸽子体内的神经中枢会一时紊乱,迫使它们的定向功能失常,此时,中、远距离放飞的信鸽会长时间在天空盘旋,不知所向!
实际在鸽友们养鸽,训鸽当中也能观察到鸽子在节气变化时的反常,尤其在节气交替的前后一两天里,它们明显反映出夜晚爱惊恐、白天爱扎堆儿、爱趴房、不愿起飞、强行起飞后又不远走,只在鸽舍上空盘旋,很快又落下。中、远距离训飞归巢率降低,有时甚至为零。另外,从鸽友们参加各种大赛反馈信息中也能证明节气对鸽子的影响。2001年北京有几个鸽会500公里大赛都赶上节气交替的时间里放飞,(不同日期,不同节气)结果,几个鸽会当天归巢率都不足百分之十,当然这里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和巧合。但笔者认为,这和鸽子在节气交替时定向功能失常有直接关联。
此论点是我一家之谈,对否?希望有关专家和鸽友们给予指教,并能发表你们的看法,共同商榷,共同提高信鸽研究理论,使鸽友们都能科学地训养,科学地竞翔!也使我们信鸽事业能够健康地发展!
如果这种推断是正确的话,请鸽友们不要忘了那支古老的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