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自己的爱鸽已进入临赛最佳状态。
调查研究 主动掌握调控权
记得毛泽东主席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养鸽人没有调查研究,谁也不能取消他有参赛权。人不过放得不好,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调查研究确实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养鸽人也应该进行调查研究。
平日我们在棚中观察鸽子,这算是静态调查,若能训放期间观察,这是最好的动态调查。特别是在超出家飞时数的距离,自己不妨对着手表,记录下每羽鸽归来的时间和进棚状况,然后把多次记录综合整理,你就会发现大约有以下几类归巢状况:
一、是有一批(或数羽)鸽子,总是领先归来,属于第一梯队,或称之为“打头阵”的“先锋队员”。其基本算法应包括私训和公训,六次中不少于四次,八次中有五次以上,按2/3类推。这类鸽在一个具体鸽棚中所占比例,比例明显地由鸽系特点所决定。
二、是有一批鸽不急不躁,有时还在外过夜归来,属于“拖得起”,“放不死”的队伍。也是明显有其鸽系特点的。
三、是有少数鸽子,开始训放不起眼,甚至有时几天才回来,但训放次数一多,它会越飞越快。
四、是有为数不少的鸽子,有时飞得快,有时飞得慢,呈波浪形归巢状态。尤其 一千公里以上的训放中,比较明显。
五、是除以上大多数外,还有少数鸽子介于以上某两种状况之间,暂时难以捉摸。
由于各地各棚的具体情况不同,如羽数、鸽龄、训放方式以及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等,上列各类比例仅作变数参考。若大同小异有些状况存在,建议除本棚相对比较外,还应与周围鸽以放归情况比较,甚至更大范围了解一下重点棚户的快慢程度,这样更有参考价值,以便更好地掌握对每一羽选手鸽的实际调控。
重视调节调遣,常会出奇制胜
群体参战,英雄者毕竟是少数。通过上述观察、调研,鸽友大致可以排出参赛队伍的号位顺序,尽管最后结果不一定对号入座,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鉴鸽水准,检验我们调整措施的得失,丰富我们的使鸽经验。正因如此,我们不仅要一视同仁地善待准备参赛的整体队伍,要重视每一羽有希望的个体,根据个别不同的种性、月龄、健康和临战状态,考虑赛时天气变化、里程适应、赛线特征等等,作好个别调节,比较有把握地调兵遣将。
如对“第一梯队”,尤其是初次参赛的幼鸽,要注重赛前的细微观察,如常家飞,不随便打扰,增强恋巢感。它们从训练开始给我们带来欢欣,在300-500公里赛程也会给我们欣喜。至于月龄较大的鸽子自行配对,三天左右出赛无妨。生过蛋的鸽子,按传统做法“前三后四”(即生蛋前三天到蛋后四天内)为忌,以抱蛋十天左右为宜。“夹蛋飞行”我无意之中得过一次奖,而第二次参赛就没有飞好,第三在同等距程就走上了不归路。为避免盯蛋、生蛋,适时隔离,延缓慢期,也是一种调法。
第二类归巢状况的鸽子,常会有“晚成大器”的苗子。一岁以上成鸽,一般鸽友会把它们放在700公里及以上赛事时考虑,而有些善于“看天使鸽”的鸽友,注意到电视天气预报卫星去图的走势,估计到未来天气的变化,“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巧出奇全优,让有千公里赛绩的老将出马,参加500公里拼搏,爆出“冷门”,事例已有不少,应是偶然中的必然。
第三类的归态中常会出现“优异选手”。只要这羽鸽血谱中有赛和赛绩的可靠纪录,赛时又在颠峰状态,常会是鸽主理想的“指定鸽”选手。第五类中也不乏好鸽,可能由于月龄、健康、心理等因素困扰,没能发挥,更应耐心调节;当然也有“中看不中用”的货色。若一时还看不出征兆,不妨参加比赛一试,待看如何。
第四类归态的鸽子,肯定可以说在我们武汉不是少数。请看武汉公棚第三届和第四届规程中明文规定,凡一羽赛鸽在300公里和500公里比赛中,两次都前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