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參
就我所知,尚無定論.不過從我所看過的歐美實驗及研究報告,也不是全無跡象可循.
將近四十年的養鴿經驗與上述看過的研究報告總結起來,形成了我個人的假設,再強調一次,這只是我個人的假設,隨時可能被退翻.
假設1-光:
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信鴿可從眼睛虹彩所接受到的光線角度及放鴿地與鴿舍所在地同時間的太陽高度差來判斷返家的方向.這樣的假設來自兩種經驗:
經驗1,好幾次把舍外運動已經很熟練但是第一次外訓的鴿子帶到60公里外放鴿,幾近所有的鴿子順利回家,另外好幾次這類第一次外訓距離縮短到15-20公里,放鴿人已經到家,鴿子卻零零落落地歸返,甚至有數隻鴿子受傷或迷途未歸.遠距離順利歸巢,近距離卻迷失,這種困惑形成了上述的第一個假設.當幼鴿虹彩尚未完全發育,對光線的感應力較不敏銳的情況下,放鴿地與歸返地的距離愈近,兩地的太陽高度差愈小而不容易被感應.反之則高度差較大而容易被感應及被用來作方位判斷之用.沒有外放經驗的鴿子在近距離被釋放時因為一時偵測不到太陽高度差而心急,因心急而亂飛,特別是群體施放的情況下,跟不上的鴿子就容易受傷或力竭迷途.
經驗2,帶到60公里初次訓練的鴿子,鴿齡有在3.5 月左右虹彩的發育尚未完全者,也有鴿齡在4.5個月以上虹彩發育較完整者,在單隻施放的情況下,前者比後者返家所需時間普遍較長(前者約慢30-50分鐘),
從體力上說,二者在家都可同步飛60-90分鐘,體力應非差異的關鍵,因此我假設前者是因方位判斷力較差,繞了遠路而延誤歸巢的時間.
基于以上的假設,我第一次訓鴿的方式傾向體力培養充分,虹彩充分發育後,選擇晴朗的天氣,60-90 公里單隻施放.這樣的訓練方式反倒比想當然爾由近而遠的傳統訓練方式順利很多.不過,鴿子終究第一次出門,我通常選擇6:30-7:00 左右氣溫較低的時後放鴿,萬一有錯,信鴿的損傷也不會太嚴重.
假設2-磁,
美國某大學做過的試驗顯示被矇上眼睛的信鴿仍能從超百公里(確實數據已記不得)距離之外的放鴿地回到鴿棚附近,雖因不能目視而無法入舍,這已經可以證實即使不用光線引導,信鴿仍可藉其他外力找到方向.最普遍的假設這外力是"磁場"。
以上僅是個人之見,未必正確.希望有其他鴿友有更好的看法.
以上文章摘自本站鸽友论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