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虽然山东省夏津县吴庄村还不是一个富裕的村庄,但男婚女嫁,家长准备点家具和被褥还是必须的。然而,里的吴钦常结婚时,母亲并没有为他准备什么东西,而是送了他几只鸟。
母亲 李传爱:“我寻思这个,他也没有旁的出路,他结婚以后,你看他也挺难过的,送他几对鸟,你自个儿发展去吧,人家都喂,你个人也喂两对吧,我说。”
在母亲的眼里,这几只鸟就是儿子的依靠,有了它,至少儿子不会饿着。
他就是吴钦常,母亲当初送的两对鸟,十年后已经不知繁殖了多少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种群,他也从当初的毛头小伙子,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养鸟大户,同时还当上了一村之长。
吴庄村村民 吴钦常:“两对鸟,二年时间,头一年发展了,两对鸟我卖了几百块钱,第二年我就发展了15个笼子,第三年我就发展起来了。”
600年前也就是明朝初期,夏津县就开始养殖这种白玉鸟,因为夏津盛产粟、黍等优良饲料吸引白玉鸟前来嬉戏繁衍,慢慢地,当地的达官贵族就把白玉鸟进贡到皇宫,作为上层社会的观赏鸟。
吴庄村村民 吴钦常:“据说是朱元璋这个皇帝,就是说,我这个鸟给他进过去以后,他又拿着这个鸟上外国去,外国来进贡它又回敬的人家的礼品,就是这种鸟,就是白玉鸟。”
白玉鸟又称金丝雀、芙蓉鸟,原产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进入中国后逐渐在山东和江苏省顺利的繁殖并形成地方品系,最常见有德国的萝娜品种、扬州品种和山东品种,而山东品种独特的鸣叫,逐渐深受人们喜爱。
山东省夏津县畜牧局副局长 韩修波:“它因为这个公鸟鸣叫比较优美、动听,它又好看,又好听,所以说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出现了鸟种出口高峰时期,夏津县的白玉鸟跟着其他鸟种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很快在国外打开了销路。因为当时的香港、新加坡等地没有这种白玉鸟,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把它当作观赏鸟来欣赏。逐渐白玉鸟的出口量增多,价格也开始一路飙升。
记者:“最高的时候卖多少钱?”
养殖户 张叔明:“82元钱一对黄的,白的400来元钱一对,白玉鸟呀,400来元钱一对。”
因为价格一路走高,到了2002年底,全县90%的白玉鸟都出口国外,养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