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鸟类王国中,有些鸟与众不同,它们不像大多数鸟那样善于飞翔。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适应了在地面奔走,这些鸟中,最为人熟知是鸵鸟。
鸵鸟生活在广阔的非洲草原上。它们身材高大,站立时可高达2.5米,体重可达135千克,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鸵鸟的样子很有趣。成年雄鸟除了翅和尾有部分白色羽毛外,全身的羽毛都是黑色的,在胸部有一片漂冉的花斑。雌鸟全身灰色。鸵鸟不论是雄是雌,脖子都是半裸露的。它们的脖子上生着稀疏的绒羽。鸵鸟的头跟它硕大的身体相比显得极小,嘴很短,又扁又宽,但眼睛很大,透出机警的神情。鸵鸟的祖先原来是会飞行的,只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丧失飞翔能力。它们的胸骨变小,翅退化,而后肢却得到加强,成为现在这样只会奔跑的类群。
据对化石的研究,鸵鸟曾是一种分布很广的鸟。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上新世,在俄罗斯南部、印度和我国北部,都曾有鸵鸟生活。后来,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变化,鸵鸟从这些地区绝迹。 鸵鸟的腿很强壮,跳跃时可腾空2.5米。鸵鸟跑动时,双翅扇动以协助奔跑,奔跑时一步可跨出8米,飞奔时最高时速可达70千米。但鸵鸟不善长跑,奔跑一般只持续5分钟左右,因为鸵鸟奔跑主要为了避敌。它在遭袭击时,飞速奔跑,能在短时间内逃出险区,无须长时间奔跑。
鸵鸟的另一种避敌方法是卧在地面,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种方法常被人讥称为鸵鸟政策,用来讽刺不愿正视危险、明哲保身的行为。然而,如果你也认为鸵鸟的这种避敌方法是不愿正视危险,那就大错特错了。原来,鸵鸟巧妙地利用强烈的阳光照射沙漠表面产生的反射光和热空气的漫反射光形成的强光层来保护自己。它把身体隐蔽在光层之下,头如同一架潜望镜一样窥伺敌人的动向,这确实是保身行为。如果一旦被敌人发现,威逼之下,鸵鸟会奋起反击。它倚仗高大的身躯和强劲的腿,可以跟土人锋利的标枪较量,狮子、猎豹等猛兽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使它毙命。相对说来,小鸵鸟比较容易被捕捉。非洲上人常常将猎获的小鸵鸟调教驯服。经过训练的小鸵鸟可以骑乘,据说还可用于拉车。
鸵鸟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每年,为了争夺一群雌鸟,两只雄鸵鸟会凶狠地争斗。然后,胜利者向第一位“中意者”,展开双翅,挺起胸膛,露出胸脯上美丽的白斑,翩翩起舞。雌鸵鸟则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斑点。在炫耀一番之后,雄鸵鸟似乎要考验一下“坠人情网”的雌鸵鸟,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开始觅食。雌鸵鸟为了表达自己“以身相许”的痴情,立即紧跟在雄鸵鸟身后,亦步亦趋,认真地模仿雄鸵鸟的觅食动作。一会儿,雄鸵鸟也许心满意足了,便愉快地跳起舞。而后,雄鸵鸟开始和它共舞,舞姿翩翩,难舍难分。于是,第一位“中意者”成了“第一夫人”。这时,其他雌鸵鸟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就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举行了“集体婚礼”。 交配之后,“第一夫人”在地面造一个窝,首先产下一枚卵,而后其他雌鸵鸟也轮流将卵产在窝中。一般情况下,一窝卵有10~30枚,有时可多达60枚。鸵鸟的卵乳白色,长达150毫米,宽约125毫米,重约1.35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卵。孵卵工作首先由“第一夫人”承担,此后其他雌鸵鸟轮流孵卵,而夜间全由雄鸵鸟孵卵。40天后,毛绒绒的小鸵鸟破壳而出。小鸵鸟一出世就可以行走,一个月后就能紧跟成鸵鸟奔跑了。
中世纪时,骑士和妇女都很喜欢用鸵鸟羽毛装饰头盔和衣服,很多鸵鸟因此丧生。目前,鸵鸟的数量正在减少。1941年,分布在叙利亚和阿拉伯的一个鸵鸟亚种绝灭。如今,分布在北非的亚种也正明显地减少。鸵鸟的前途真是吉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