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苗鹅的品种与质量
有的养殖户致富心切,听信推销商一面之词,到非正规的种鹅场购苗,结果鹅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饲草报酬低,致使养殖效益不好,甚至出现亏本现象。因此,提醒养鹅户应选择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鲜美、饲养效果好的肉鹅品种,例如扬州鹅、四季鹅等,同时要到信誉好、防疫规范的种鹅场引种。健壮的雏鹅:举止活泼,肥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毛光亮,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部大、血脐、大肚脐、歪头、跛脚、瞎眼等弱雏要坚决淘汰。
2、加强雏鹅运输途中的管理
运输雏鹅,一要用经消毒的专用运输工具;二要途中经常查看雏鹅的动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路程较长,应设法让雏鹅饮水,要在水中添加1克/ 升的VC,雏鹅到场后,让其先充分饮水,再开食。
3、营造良好的育雏环境
雏鹅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和气流条件受季节与房舍条件的影响,要加以灵活掌握。有些养殖户对此重视不够,育雏环境极其恶劣,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主要表现:寒冷季节,育雏温度偏低、雏鹅“打堆”现象突出,有的1~2天内雏鹅死亡率达20%;人手少、垫料准备不足,致使鹅舍非常潮湿;为了保温,育雏室长时间关闭,致使空气混浊。因此,在育雏期间,把好温度、湿度关,经常更换垫草、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饮水外溢。
4、有计划地种植鹅喜食的优质牧草
有些农户种草无计划,等到有鹅时,牧草不能利用或最佳利用期已过,结果加大精料喂量,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养殖户应根据鹅的饲养数量、进雏时间,种植一定数量的牧草,如
黑麦草、苏丹草、
菊苣、苦荬菜、白
三叶等。一般每亩年可养鹅300只左右。
5、把握时机,适时上市
根据鹅的生长特点,一般饲养到70日龄后,日增重明显减慢,且耗料增多。70日龄前出售,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也不划算。因此,遵循这一规律,应在鹅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给予营养全面而充足的饲料,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一般在鹅70日龄、体重达3.5千克左右时上市经济效益最佳。而有些农户饲养到90日龄甚至更长,结果一核算,还不如早出售好。
6、把疫病的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有些农户为节约成本,抱有侥幸心理,很少用药物预防,甚至不注射疫苗,当出现疾病时,不向当地兽医请教,而是选购便宜、劣质药物和疫苗,最终损失惨重。因此,养殖户必须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订严格科学的免疫防治程序,到正规的、信誉好的商家购买药物和疫苗,定期进行环境及带鹅消毒,同时加强寄生虫病的防治。
7、切忌盲目发展,求大求全
养鹅是农业结构调整中优势项目,但必须有技术作支撑。目前农户对养鹅业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其它畜禽,尤其是远不如鸡那么熟悉。因此,防止盲目发展,减少风险。建议可先小规模饲养,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规模。平时,利用权威部门、网络、农民经纪人灵活掌握准确信息,确定生产规模,调整生产经营决策,以确保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实用科技》,黄益红,张金海等,江苏省海门市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