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条件
明亮有神及灵活的眼球反应,结实的眼沙结构,是一羽种鸽鸽眼部分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观察鸽眼时,在室外阳光或室内人工光源底下借着手的接触,而能够感觉到鸽眼因四处张望转动而产生的震动感,眼沙是否结实,沙眼或红眼、紫罗蓝等等有关其他眼睛的颜色就以自已的喜好而决定了。
总结一句,从鸽眼的结构可参考出一羽种鸽的好坏,但是他必须是观察鸽子各个部位结构的最后一个项目。否则,从鸽眼可看出遗传弱,那么有一对非常好的鸽眼,而其他部分结构有所缺失,那不就等于把坏的遗传统统强迫中奖般的遗传给下一代了,这样的繁殖作出是不是愈来愈差呢?

观察"内眼圈"的方法
观察"内眼圈"除了用有灯光的放大镜,或特制灯箱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鸽眼拍照存盘,然后拿着照片在桌上的台灯前,靠近光线就可轻轻松松、清清楚楚地观察出每一羽鸽子的"内眼圈"的状况。
有时我在想,一羽繁殖数代的镇舍种鸽,至少都在 7岁鸽龄以上,是因为它的后代不断地参加比赛、淘汰,用成绩来证实它的遗传能力。
而欧洲很多长距离鸽舍的优秀记录种鸽,都是4~5岁后才进入种鸽舍。这时,内眼圈的变化,早已渐渐成形。我们是否还需要用这个特征再来证明,有“内眼圈”才会作育出好下代?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