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蛇剥皮,将活青蛙剔肉,安眠药混肉喂鹦鹉,这些都是“热心”环保的表现?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海珠区“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出现咄咄怪事,一批中学生现场解剖小动物用以制作标本,却无法解释此种行为与环保有何联系。有专家称,环保活动搞解剖是“匪夷所思”,应该教导学生尊重生命。
现场解剖不戴手套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海珠区50多个学校数百名学生参加在江南大道南某中学举行的“环保美术创作大赛”。
记者看到,标本制作区内已经放着三个制作完成的标本:两条小蛇命名为“双龙出海”,一只蝎子取名“蝎子的末日”,另外还有一只“极乐世界的鹦鹉”。
两位同学正在创作“青蛙之骸”,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剔除一活青蛙身体上的肉,逐渐露出白色的骨架,散发出阵阵血腥味。一位旁观的男生则紧皱眉头,捏着鼻子说:“好恶心啊!”
所有参与标本制作的同学都没戴手套,“自己花钱买来小动物和解剖工具就动手了。”一位同学说。
老师称“数量少”与环保不相悖
制作鹦鹉标本的同学称,他们用安眠药混肉喂鹦鹉,让它慢慢死去。而制作蝎子标本的同学说,他们是用硬物把蝎子拍死。
该中学的彭主任表示,学生解剖小动物从科学角度上看,不会和环保互相矛盾,因为“数量很少”。
“动物尸体也应善待”
暨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坚说:“环保活动搞解剖,简直是匪夷所思。”
李坚介绍,生物解剖只是出于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在生物实验室里严格进行,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对动物开膛剖肚,造成视觉污染。学生通过解剖认识动物构造,老师必须给予详细指导,首要一点就是教晓学生尊重生命,“即使是没有生命的动物尸体,也应该妥善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