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4月10日电 题:苦难中飞出一只阳光鸟——记14岁少年杨英咏 记者 张严平、伍皓、浦超
评论:我们的心弦为何而动
14岁,正值多梦的花季,其中该有多少欢笑、梦想和五彩斑斓的幸福! 然而,他没有。
12岁那年,他和妈妈被父亲抛下。从此,他学会了周末背起小木箱上街给人擦皮鞋挣钱养家;他必须在每天放学之后承担起一切家务,包括照料双目失明的妈妈;他没有穿过新衣服;他能记起的唯一美味是过年妈妈让他花2元钱买了一碗他一直盼望的炒米线…… 他就这样走到了14岁,而且,还在继续走着。 苦难收走了他的花季,却给了他一双坚强的翅膀飞向蓝天和阳光。 当我们面对这个叫杨英咏的孩子时,他的成熟和坚强让人几乎难以相信。
那一天,在他记忆里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灰色
杨英咏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个12岁孩子的全部欢乐。 他很小跟随父母从重庆来到昆明,父母分别给人打工。上小学三年级时,母亲蹬三轮送货从车上摔下,视网膜脱落,双目失明,全家只得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度日。 父亲开始不喜欢这个家,常常几天不见人影。 2003年9月的一天,在杨英咏的记忆中是无法抹去的灰色。父亲说要出门打工,妈妈不同意,父亲斥骂,妈妈不停地哭泣。杨英咏流泪拉着父亲的手恳求:“爸爸,你别走!妈妈看不见,我也要上初中了……”但恳求并没有挽回父亲的心,他踏出家门,再无音信。 那天晚上,杨英咏对自己说:“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妈妈!” 他做了一个擦皮鞋的小木箱,每到周末,便背着小鞋箱上街给人擦皮鞋,擦一双鞋能挣一角钱。他还到垃圾箱拣别人扔弃的塑料瓶等废品去卖。平均下来,他一天能挣2元到3元钱,除去缴纳房租水电费,他和妈妈每月的生活费仅有6元钱。他们的饭碗里一年到头是土豆菜叶煮稀饭,偶尔炒上一小瓶炸酱,能吃一个月。 12岁的他学会了做饭、洗衣、拖地;学会了到菜市场用5角钱买回一堆干瘪的“处理”菜;学会了照顾妈妈的日常起居。有一个中秋节,他想炒一点炸酱,不想锅里的热油飞溅到手上,烫起了很大的泡,妈妈让他买瓶红花油来搽,他搽了两次就不搽了,告诉妈妈:“省着点,下次烫到再搽。” 穿过一条狭长的巷子,杨英咏带我们来到他的家。 房间破旧昏暗,一只煤气炉、两只碗、几个矮小的塑料板凳……一张上下铺的木板床是这个家里最好的家当。 母亲坐在下铺边上,似乎已经等了很久,听到声音,兴奋地伸出手,当一把握住孩子伸过来的手时,她变形的眼窝里流淌出无限的怜爱和慈祥。“妈妈,你坐累了吧?”男孩横抱起母亲的身体,轻轻地往床上放去…… 很久,我们说不出话。 杨英咏告诉我们,看不见的妈妈无论苦到何等程度,每天一定要做的,就是摸索着在他的作业本上“家长签字”一栏中写下自己的名字——“涂焕英”,这让杨英咏领悟了什么叫“永不放弃”。 2004年秋天,杨英咏小学毕业,他接到了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注明报到时要交200元学费。怎么办?他对妈妈说:“我一定要靠读书才能走出来!”他牵起妈妈的手,走进学校。
和绝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她是一朵“苦菜花”:一出生就遭遗弃,与年迈养父相依为命,从上小学开始就承担繁重家务、挣钱贴补家用,12岁至今5年来,她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一边上学一边挣生活费、学费,全心赡养瘫痪在床的老父亲。
但认识她的人,都说爱笑的她更是一朵向阳的“苦菜花”:坚强、自信、乐观、富有爱心,不幸的经历、生活的重压不仅没在她心底留下阴影,反而让她成长的更为茁壮、健康。
她叫王兆华,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居仁学校初三年级学生…… [17岁的“顶梁柱” 17年的别样人生]打印 纠错 评论(责任编辑:郎荐辕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
·遵守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今日焦点
· [焦点网谈] 暴笑还是无聊:名著也娱乐了 孩子怎么办?· [时事评点] 观点:教育能否不再行政化?·[信息反馈]网络声音:低保能否与教育挂钩· [媒体集萃] 白领女性兴起“婚前调查” 权益意识在觉醒·[图说热点]昆明安宁“3·29”森林大火中英雄的扑灭部队
湖北汉川废止“喝酒文件”
喝酒有指标,喝酒也是政绩。天下之大,无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