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发表中科院考古新成果
本报北京2月15日讯 记者武卫政报道:自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出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多更新的化石证据。最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宣布,他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最原始的霸王龙(也称暴龙)类恐龙―――“五彩冠龙”化石。由2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的这一重要成果,由中国、美国和加拿大3个国家的8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据了解,徐星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Clard教授联合领导一个国际团队,在准噶尔盆地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于2002年8月在五彩湾地区发现了“五彩冠龙”的化石。化石显示,这种恐龙全长约3米。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发现地点有各种色彩的岩石,并且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头部有精致的头冠。据推测,头冠也许是它用来吸引伴侣或炫耀地位的装饰品。
在这一发现之前,科学家认为最古老的霸王龙要属距今1.5亿年前的祖母暴龙,但它的化石材料极为有限,仅为一块耻骨的残片。之后就是距今约1.3亿年的帝龙,帝龙的骨骼相当完整,曾被认为是最确凿的原始霸王龙类恐龙。徐星等人发现的化石,地质年代比帝龙化石早了3000万年。
最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恐龙中的一支虚骨龙类。这一假说的化石证据主要来自白垩纪,近年在我国辽宁发现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假说。但由于已知最早的鸟类―――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生存于比白垩纪更早的侏罗纪晚期,因此科学家认为有关鸟类起源更直接的证据应该存在于侏罗纪地层。
研究表明,“五彩冠龙”活跃于距今1.61亿年至1.5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远远早于已知的霸王龙类。“五彩冠龙”的发现,为霸王龙类恐龙的早期演化以及虚骨龙类恐龙的系统发育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