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喜欢在这里活动,半个月前我还在箭竹丛里看到了一个鸦鹊的草窝。现在箭竹被砍掉了,围墙刷上了白粉,棕头鸦鹊也不见了。”
“艺术家”补充:还有一种鸟也不见了———
白顶溪鸲。公园水渠改建前,底部的淤泥里,藏着小鱼、小虾、虫子,现在为了美观用水泥糊住了渠底,这些生物也就消失了。而公园里的池子都是深水池,除了翠鸟以外,别的鸟类无法在里面喝水、吃小鱼。
这3位观鸟爱好者对于城市建设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适于鸟类居住的城市才是美丽的城市。因为野生鸟类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坏的指示性物种。
在他们看来,如今成都市的野生鸟类正面临生存的困境:老街老巷的木头房子、土围墙基本上被拆完了,麻雀等鸟类没有了老建筑的屋檐和墙缝作为居住地,被迫在高楼的空调洞里筑巢孵卵,却常有刚出壳的雏鸟被散热的空调熏死;为了有效利用土地面积,杂草、灌木丛生的城市湿地消失了;公园、动植物园、博物馆、大学等单位为了美化环境,常常将灌木下的杂草除去,一些喜欢在杂草荒地里筑巢的鸟类被迫搬离了成都,如20多年前常见的扇尾莺如今在市区芳踪难觅。此外,人口与汽车增多,城里的河水、空气被污染、噪音增加,这些都是对鸟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寒冬,阳台上为鸟类摆一盘早餐 尽管有人认为,与大山、湖泊相比,成都市在鸟类的眼中是不太能亲近的,但也有像扎西学那样的观鸟爱好者和吴先治等鸟类研究学者认为:成都市近年来正朝着一个宜于鸟类居住的城市发展,自去年向建设部递交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申请后,已计划2010年创建生态城市。
的确,在成都游走的鸟类近年来发现身边的伙伴越来越多。活水公园有不少白鹭定居,公园的设计理念更是常为环保人士所称赞。由美国水环境保护专家贝西·达蒙女士设计的活水公园,堤坝采用废弃木料与鹅卵石筑成,成为小鱼小虾的藏身地,白鹭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决定在此定居。
而浣花溪公园在人工河滩和湖泊边保留了荒地,土生杂草、灌木得以迅速生长,成功吸引了本地鸟类来此觅食、居住。
北湖的建设曾让当地感到束手无策,如果不能吸引资金来进行商业开发,那该拿这个成都郊区难得的湖泊怎么办呢?2004年11月,观鸟爱好者的“鸟岛”建议得到采纳,抛荒,最多种植一点长果实的乔灌木,让它成为野生鸟类的聚居地,以发展观鸟旅游业。1年过去,这片荒地由于排除了人类的干扰,成为许多猛禽、涉禽和雀形目鸟类的乐园,许多鸟类在湖心岛上筑巢生育。
看来,即使没有人类用心良苦的设计和干预,大自然也会把地球变得更美。吴先治认为,促进成都市向生态城市发展,除了依靠政府的投入和建设外,更多地需要市民们调整自己与鸟类相处的方式———主动去了解鸟类、帮助鸟类,如在阳台或者屋顶花园等地为鸟类筑巢,在寒冷的冬季不忘在阳台上摆一盘盛有谷物、坚果的鸟餐,物管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为鸟类种植其喜爱的乔、灌、草结合的植被。他希望,不远的将来,成都的广场上,也有鸟类自由、幸福地游弋。
[绿色DV]
东阳沟目击:熊猫隆冬“日光浴” ■许联炳 风雪交加的隆冬,广元市青川县境内的东阳沟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一只大熊猫蹦蹦跳跳地钻出茫茫森林,晒“日光浴”取暖。保护区3位年轻科技人员有幸“偷窥”到这一有趣的场景。
2005年11月15日,随着连续多日的萧瑟北风夹杂雨雪的阴冷天气淡去,难得的冬日阳光洒满东阳沟。中午12时,保护区工作人员王劲松、陈仁科和彭德财巡山途中来到海拔2040米的坑沟,发现几团大熊猫新鲜粪便和多处新鲜食迹。3人经过反复观察,确认这是刚拉下的粪便,今天肯定有大熊猫在坑沟一带活动。为了不惊动喜欢宁静的大熊猫,又能一睹它的尊容,陈仁科和彭德财藏在两株古树后静静地等着。
不一会儿,大熊猫果然出现了。它是一只成年大熊猫,身体健康,重约110公斤,一会儿躺在草坪上“日光浴”,一会儿钻进箭竹林中拽竹叶吃,一会儿又在林中跑来跳去。这3个年轻人看得乐了,一边录像一边拍照。不料这轻微的响动被大熊猫听到了,它抬头朝他们望望,不惊不诧,继续“日光浴”。20多分钟后,在“日光浴”中似乎已经尽兴,大熊猫朝他们眺望一阵,怡然自得地向高处走去。
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