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是色盲吗?
当然不是,它们不仅看得清楚看得远,而且辨色能力丝毫不亚于人类。先来看看人类好了。
我们眼球底部,有层名为视网膜的神经组织,其中又有二种功能不同的细胞,负责将看到的讯息传到大脑。锥状细胞负责色觉感应,杆状细胞负责光亮感应。不同的锥状细胞又对三种不同的波长的光有反应,它们分别是蓝光,绿光和红光。由此可知,视网膜上少了某些锥状细胞就会造成色盲的病症。
鸟的视网膜上也有上述三种锥状细胞,所以它们能够分辨和人类视力所及一样的多彩多姿世界。事实上,科学家还认为鸟的视网膜上,更多了一种能辨视紫外线的锥状细胞,如此一来,它们光从公母鸟身上对太阳紫外线的反射,就能一辨雌雄。
一些夜行性的鸟类,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分布较多,使得即使在黑夜,它们也能看清环境,食物或敌人。(夜行性鸟类的瞳孔也特别大,好让它们捕捉到微弱的光线。)
此外,人类的视网膜上,有一个锥状细胞分布特别多的区域,称之为“视凹”。这个区域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视觉特别细腻。然而科学家更发现,许多鸟种的眼底,不只有一个视凹,再加上鸟儿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平均密度,比起人类多出二到五倍,不用说,鸟类眼中的世界,绝对比起人眼更为细腻缤纷。
曾经看过国外一个网站的资料,里头写着,部份亚马逊鹦鹉可以从羽色辨视公母,像红帽,初级飞羽上有几根带有红羽的羽瓣,公鸟约有5-6根,母鸟4根。结果该作者发现有一只公鸟一直无法成功配对,才发现他虽为男儿身,但带红色的飞羽数只有4根,所以无法得到母鸟的青睐。 这个讯息提供了二个思考方向:1,以外观辨视,仍有出错的机会像许多草科母鸟,即使在换羽后,飞羽腹侧仍保留白斑,(请参考鸟种介绍的草科部份),但此法并非百分百可靠,性别鉴定对人类来说,还是以DNA或内视镜检验较为保险。2,公母鸟的外观差异,还有许多有待人们了解的空间。紫外线下的羽色反射,区别公母鸟的论点,国外已经提出许久,但至今仍无明确的答案,征结就在于我们只能从鸟的组织切片上推测鸟的视力,而非真的能以鸟眼看世界。我想鸟类一定有简易的方法寻觅另一半,外观的快速辨别一定可行,只是方法仍待研究观察。
二、视野
人类的视野,约可看到180度宽,不过真正能辨识出立体影像的范围,差不多只有140度。然而一些眼视长在头两侧的鸟种,几乎具备360度的视野,也就是说,无论从四面八方来的东西,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不过也就因为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两只眼睛能同时看见的立体影像,仅有少少的10度。
什么叫立体影像?如果闭上一只眼睛,虽然也能看得见外在事物,但对于物体的远近距离,就无法正确判断出。两眼一起看时,看到物体的外貌有些微差距,大脑接收到来自两眼的视差后,便能产生出立体的空间感。
一般来说,鸟类中的猎食者,双眼大多长在脸的前方。虽然视野较小,但立体视觉的效果较佳。反之,处于被猎食地位的鸟种,广泛的视野,就比立体视觉来得重要。如此一来,才能即早观察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鸟类的眼睛不像人类一样,能够上下左右灵活的转动,那是因为它们的眼球实在太大了,(和头颅的体积相比,人类的眼球约占1%的体积,而鸟类的眼球几乎都占10%以上)周边的动眼肌并不发达。另外,鸟类的眼球外,有一圈巩骨包围,也使得眼球转动不易。还好,鸟类有着长而灵活的颈椎,可以做二百多度,甚至360度的转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