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鸽,在家飞时和在幼鸽时期的表现,起因是我最近在家飞时丢失的那只鸽子,让自己想起了从前在《中华信鸽》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于是,我又把它找了出来。它是该刊编者对一封读者来信的回答。
在这封读者来信中,一位贵州鸽友讲到自己一只刚满月龄,从未上过房和飞过的幼鸽,让另一位家居异地、两地相距几十公里的鸽友捉走两天后又飞了回来,问这是何故?并询问这只幼鸽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怎样?该刊编者对这位鸽友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对于一羽35日龄,仅仅出棚10分钟,没有上过房的幼鸽能从52公里外归巢,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大多数幼鸽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但也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如,上海宝钢鸽友岑春华一羽仅30日龄的幼鸽当天刚出棚,由于受惊吓,突然和其它老鸽一起向南飞去,越飞越远,直到看不见,原先认为肯定“bye bye"了。可是,当天晚上它飞回来了。编者又举了一个相关成鸽的例子,在此就不赘述了。最后,编者是这样说明的:这此信鸽都没有上过房却都能归巢。其原因在于:首先是这些信鸽非常聪明,磁场感应灵敏,记忆力强,并具有很强的恋巢性和恋偶性。它们虽没有上过房,但是,它们能从棚内活络门、铁丝网等空隙中看见外面环境,并牢记在脑中;其二是与鸽棚的位置有很大关系,鸽棚位置是屋顶棚,周围无障碍物,视野开阔,就有利幼鸽归巢……
该刊编者在这封读者来信中,对那们贵州鸽友问到的那只异地飞返的幼鸽,将来发展前途如何时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这羽幼鸽是很有前途的。岑春华那羽幼鸽,后来飞出很好的成绩,曾经参加长宁区1000公里大奖赛获得季军,并为他赢得7000元奖金……
你的那羽486202灰今后能否飞出成绩,还要看你饲养和训练的情况,以及经赛时的天气是否适合它的特长……
我这样举例的起因之一是,想以此作为参照,对比一下一出棚就飞失的自己那只“红公”是否值得我留恋。另外,想以此回应一下身边有关鸽子优劣的无休止争论。那就是信鸽是用来飞的,而不是用来看的。血统并不决定一切,重要的在于个体。而家飞则是考察一只信鸽是否优劣的第一步(尤其当它们是幼鸽时期)。撇开家飞时的表现不谈而去谈论这只鸽子自身条件如何如何优秀,无异于舍本求末。如果说,飞得快是评价一只信鸽优劣与否的公认标准,我们肯定还希望它飞得稳,而不是这一次飞了个冠军,下一次就飞失了。稳中求快也许是每位鸽友都想达到的理想境界。尽管这些高度和难度并非每位鸽友所能企及的。既稳且快也许才是评论一只信鸽优劣与否的客观标准,尽管能达到个标准的鸽子是少而又少(我们常见的鸽子当中,往往是表现稳定的速度上不去,速度快的又缺乏稳定性),但并非没有。那种出色的品质,在它们作为幼鸽时的家飞期间就已初露峥嵘。这种杰出的定向能力和强烈的归巢意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样的鸽子呢(也许从身体诸方面审视,它们并不符合信鸽的有关标准,甚至可能是只“丑小鸭”)?
在为这样的鸽子感慨不已的同时,我也在问自己:在这些具有出色品质的幼鸽面前,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当鸽子在出棚起飞的那一刻,它就已注定属于天空,而不再属于你。它能不能回来,全靠它自己,无论你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这种动物天生的特性,绝非后天的人力所能掌控的。
如果说,评价一保信鸽的优劣有什么较为公正和客观的标准,在我看来,家飞时的稳定表现才是首位的,而不是主观地认为这只鸽子如何地好。一只在他人看来十分优秀和从未飞过的鸽子,在出棚当天却飞失了,这还能算是一只好鸽子吗?这和养一只野鸽子有什么区别?
我饲养的是信鸽,它们是我的朋友,我们之所以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彼此能够相互爱恋。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