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人类的运动员为例,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赛前是怎么做的呢?我想,科学的、系统的、大量的、长期的艰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运动量不够,或者训练不系统,运动员就不能达到比赛要求,要想取得好得成绩是非常困难的,同样,长期的、过量的“魔鬼”训练后没有适当的身体和心理的调整,运动员身心疲惫,浑身伤病,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比赛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所以,辨证的合理的把握“训练”与“调整”的关系至关重要!
虽然赛鸽的训练和人类运动员的训练不可同日而语,似乎也没有可比性,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在赛鸽训练量的把握上“过”与“不及”都是错,没有恰倒好处的训练要想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获胜无疑是痴人说梦!
那么,该如何训练我们手中的鸽子才能达到比赛要求呢?笔者的建议就是:要“因鸽施训”,不能搞一刀切!
我们棚中的鸽子由于年龄不同、品系不同很难达到整齐划一。同样五站训放下来后,有的鸽子远没有达到比赛要求而有的鸽子已经处于临战状态,如果我们不注意观察继续施训的话,到达临战状态的那部分鸽子到比赛时已经过了颠峰期,而“神勇”不再!这也是我们鸽友常常遇到的:为什么有的鸽子训放站站快一到比赛就慢甚至不归的原因之一!
据笔者所知,鸽子由于品系、肌肉类型、日常管理方法的不同对训放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像“林波尔”、“司翠克鲍特”等品系的鸽子状态来得就快,而“卡士顿”等一些飞长距离的鸽子,状态来得就慢些!肌肉软和肌肉发硬的鸽子对训放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因鸽施训”的训练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未完)